个体户老板必看!核定征收的税到底咋算?一张表+真实案例讲透,帮你省心又省钱!
老张在小区门口开了家早餐店,每天起早贪黑,豆浆油条卖得不错,月初税管员通知他:“老张啊,你这属于核定征收,季度大概交***块钱税。”老张一头雾水:“核定征收是啥?这钱到底咋算出来的?税率表长啥样?” 相信很多像老张这样的个体户老板都有同样的困惑,别急,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把“核定征收个体户个人经营所得税”这点事,用最接地气的话,结合最新实用的税率表,给你讲得明明白白!
啥是核定征收?税局为啥给我“核”一下?
简单说,核定征收就是税局觉得你账算不清楚(或者懒得算/没能力算),直接给你“估”个收入或者利润,按这个“估”的数来征税。 它和另一种“查账征收”(你得建好账本,按实际利润算税)是亲兄弟,但路子完全不同。
为啥税局爱用这招?
- 省事高效: 大部分小本经营的个体户(像煎饼摊、小卖部、理发店),每天流水琐碎,请会计做账成本太高,税局挨个查账也累趴,核定征收,双方都省心!
- 公平合理(相对): 税局会根据你所在的行业、地段、规模,参考同区域同类型商户的平均水平,给你定个“标准”,你开在市中心黄金地段的奶茶店,核定的收入肯定会比开在偏僻小巷的同类型店高,目的是防止有人故意做低利润少交税。
- 抓大放小: 把有限精力放在监管大企业、规范查账征收户上。
核心揭秘!核定征收个体户的个税咋算?(附超实用税率表)

这才是干货!核定征收下,你的经营所得税计算,通常绕不开这张表——个人所得税税率表(经营所得适用),这个表全国统一,是计算的基础!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经营所得适用)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 | 税率 (%) | 速算扣除数 (元) |
---|---|---|
不超过 30,000 元的部分 | 5 | 0 |
超过 30,000 元至 90,000 元的部分 | 10 | 1,500 |
超过 90,000 元至 300,000 元的部分 | 20 | 10,500 |
超过 300,000 元至 500,000 元的部分 | 30 | 40,500 |
超过 500,000 元的部分 | 35 | 65,500 |
重点来了!怎么用这张表?关键在于确定“应纳税所得额”!
核定征收下,确定“应纳税所得额”主要有两种方式,这是核心差异点:
-
核定应税所得率(最常见!):
- 操作: 税局不直接管你收入多少,而是给你所在行业定一个 “利润率”(应税所得率),早点铺可能是7%,小超市可能是5%,建材店可能是10%(各地各行业标准不同,具体问税局或看核定通知书)。
- 计算步骤:
- Step 1: 税局核定你一个季度的 收入额(或叫开票额+核定收入),比如老张的早餐店,税局核定他一个季度收入是10万元。
- Step 2: 找到适用行业的 应税所得率,假设餐饮(早餐)的核定所得率是 7%。
- Step 3: 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 核定收入额 × 应税所得率。 老张的应纳税所得额 = 100,000元 × 7% = 7,000元。
- Step 4: 换算成年应纳税所得额(因为税率表是按年设计的)= 季度应纳税所得额 × 4 = 7,000元 × 4 = 28,000元。
- Step 5: 查税率表! 28,000元在第一档(≤ 30,000元),税率5%,速算扣除数0。
- Step 6: 计算季度应纳税额 = (年应纳税所得额 × 税率 - 速算扣除数) / 4 = (28,000 × 5% - 0) / 4 = (1,400) / 4 = 350元。 或者直接用季度所得额7,000元 × 5% = 350元(因为没超过第一档临界点),老张这个季度大概要交350元的经营所得个税。
真实案例: 小李在二线城市开了个30平米的便利店(零售业),税局核定他季度收入额15万,当地零售业应税所得率5%。
- 季度应纳税所得额 = 150,000 × 5% = 7,500元
- 年应纳税所得额 = 7,500 × 4 = 30,000元
- 查表:30,000元正好卡在第一档上限(≤30,000),税率5%,速算扣除数0。
- 季度个税 = (30,000 × 5% - 0) / 4 = 1,500 / 4 = 375元。 或者 7,500 × 5% = 375元。
-
核定应纳税额(简单粗暴!):
- 操作: 税局连所得率都懒得算,直接拍板:“老王,你这个五金店,每月固定交500块税!” 或者“老李,你这个水果摊,按面积算,每平米每月交20块税!” 这种方式下,税局给你的《核定定额通知书》上会写清楚每月或每季固定要交多少钱的税(包含了增值税及其附加、个税等,或者单独写明个税是多少),你按这个固定数交就行,基本不用看税率表了,常见于规模非常小、极其固定的摊位。
核定征收 vs 查账征收,到底哪个香?关键看这个!
很多老板纠结选哪个,其实你往往没得选!税局会根据你的条件(规模、账簿、核算能力)直接给你定,但了解区别很重要:
-
核定征收:
- 优点: 超级省心!不用请会计做账,税局说交多少就交多少(在核定范围内),成本低。
- 缺点: 缺乏灵活性!即使你某个月亏惨了(比如疫情关门),只要在核定期内,该交的税一分不少。 赚多了,达到一定标准(比如开票额连续超核定额太多)可能被要求转为查账征收,税负可能高于实际利润(如果你实际利润低于核定利润),也可能低于(如果你实际利润很高)。
- 适合: 规模小、业务简单、无能力或没必要建账的个体户(餐饮、零售、小加工、服务小店等)。
-
查账征收:
- 优点: 按实际利润交税,赚得多交多,亏了可能不用交(但要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有规定),更公平精确,能清晰反映经营成果。
- 缺点: 必须建立规范账簿(请会计或代账),成本高,税务处理复杂,申报要求高,查账风险存在。
- 适合: 规模较大、业务复杂、成本费用核算清晰、有建账能力的个体户或个独企业。
核定征收个体户的“紧箍咒”与“省税窍门”(合法合规版!)
“紧箍咒”(注意事项):
- 开票额别“爆表”: 这是红线!比如税局核定你季度收入20万,你实际开票+未开票收入达到25万甚至30万了,连续这样,税局马上会找你:“生意这么好?改查账吧!” 税负可能飙升。
- 按时申报!按时交税! 核定征收不代表不用报税!电子税务局或大厅该申报的税种(增值税、附加税、个税等)一个不能落,该交的钱按时交,否则罚款滞纳金等着你。
- “核定通知”是圣旨: 税局发的《核定定额通知书》或《核定应税所得率通知书》务必收好,上面写的核定额度、所得率、纳税期限就是你的行动指南,搞丢了或不清楚,赶紧去税局补或问。
- 政策变动要留意: 比如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免税额度(目前是月销售额10万以下免征增值税),也会影响核定征收户的增值税(但个税核定通常照旧),国家减税降费的好政策,符合条件的别忘了享受!
“省税窍门”(合法合规):
- “核定额”不是不能谈: 如果觉得税局核定的收入额明显偏高(比如你店刚开张,生意惨淡),准备好证据(如租赁合同显示位置偏僻、人流记录、初期进货单等),及时、诚恳地向主管税管员申请重新核定,有理有据,有可能调低。
- 利用好税收优惠: 个体户也能享受很多普惠政策!
- 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优惠: 月销售额≤10万(2025年1月1日-2027年12月31日),免征增值税(开普票),这对核定户也适用!如果核定额正好卡在10万附近,控制好开票节奏很重要。
- “六税两费”减半: 资源税、城建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不含证券交易)、耕地占用税和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小规模纳税人(含个体户)可以减半征收。
- 特殊群体优惠: 退役士兵、重点人群创业可能有额外税收扣减,留意当地政策。
- 成本费用票虽不抵个税,但也要收好: 核定征收下,你的经营个税是按核定数算的,进货票、房租票等成本费用票不能直接抵扣这个税,这些票对证明你的实际经营规模、应对可能的税务检查(尤其是开票额接近或超核定额时)、未来转查账征收打基础都非常重要!千万别觉得没用就乱扔。
吃透“核定”,安心经营
核定征收就像税局给个体户小老板们量身定做的一件“税负外套”,这件外套的“尺码”(核定额/所得率)是否合身,直接关系到你的“舒适度”(税负高低),吃透了本文讲的核心税率表、两种核定方式(所得率/定额)的计算方法、以及与查账征收的区别,你就能:
- 看懂税单: 知道税管员说的350块是怎么蹦出来的。
- 心中有数: 预估自己生意做到啥规模,税大概要交多少。
- 避免踩坑: 知道开票红线在哪,按时申报别惹麻烦。
- 合法争取: 核定额明显不合理时,知道怎么沟通。
- 抓住优惠: 国家给个体户的福利红包,一个不落揣兜里。
核定征收的核心就是“核定”二字,和你的税管员保持良好沟通,了解清楚本地本行业的具体核定标准和执行口径,是安心经营、明明白白交税的关键,生意场上精打细算,该交的税咱一分不少,该享的优惠咱也理直气壮去拿!祝各位老板生意兴隆,税税平安!

专业税筹师定制税务筹划方案!
复制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