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工商户的核定征收,省心省力,税负可能还更低!
“李姐,你这包子铺生意真红火!每月得交不少税吧?”街坊王大爷边买包子边闲聊。
“嘿,老王,你这就外行了!”李姐麻利地装好包子,脸上带着点小得意,“咱用的是‘核定征收’,税局给算好了定额,每月就交那么多,省心!不像隔壁老张他们查账征收,天天扒拉账本算得头疼,听说税还比我交得多点呢!”
你是不是也像王大爷一样,听说过“核定征收”这个词,但心里直犯嘀咕:这到底是个啥?怎么就“省心”了?税还可能更少?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把这“核定征收”讲得明明白白!
简单直白:核定征收到底是个啥?
想象一下,你开了家温馨的奶茶店,或者支起了一个忙碌的小吃摊,每天顾客来来往往,现金、扫码支付不断,月底一算账,头都大了——哪些是成本(房租、水电、原料)?哪些是利润?具体赚了多少?一笔一笔算清楚,对很多个体老板来说,真是费时费力,甚至根本搞不太明白。

这时候,税务局的“贴心”服务就来了——核定征收,简单说,就是税局看你做生意不容易,算账太麻烦(或者账目实在不清),就不用你一笔一笔提供详细的收入、成本发票来算利润了,他们直接根据你生意的行业特点、铺面大小、地段好坏、甚至大概用了多少人,给你“估摸”一个合理的收入额或者利润率出来。 就按照这个“估摸”出来的数,来计算你该交多少税。
核心精髓: 简化! 税局帮你“拍板”一个计税依据(收入额或利润率),你按这个数交税就行,省去了建账、算账、提供大量凭证的麻烦,这就是核定征收最大的魅力——操作简单,省时省心!
为啥会有核定征收?个体户的“救星”
为啥税局会提供这种“省心模式”?主要因为这几点:
- 算账太难,成本太高: 很多个体户规模小,请不起专业会计,老板自己又不懂财务,每天忙着招呼客人、进货出货都来不及,哪有精力天天做精细的账?硬要查账征收,对双方都是负担。
- 账目确实“理不清”: 现金交易多、客人不要发票、进货拿不到票或者票丢了… 这些情况太常见了,收入成本算不准,利润自然就算不清,查账征收的基础就不存在了。
- 提高效率,降低征管成本: 税局人手也有限,面对海量个体户,如果家家都要详细查账,根本忙不过来,核定征收大大简化了征税流程,提高了效率。
- 公平性与可行性平衡: 虽然核定征收是“估算”,但税局也不是乱估的,他们会参考同地段、同行业、同规模店铺的一般经营水平,力求相对公平,总比因为账算不清导致税款流失,或者让小本经营者负担过重要好。
核定征收可以说是税务局在“管理可行性”和“税收公平”之间找到的一个务实平衡点,是专门为会计核算能力弱、规模小的个体工商户量身定制的“简化纳税方案”。
核定征收怎么“核”?两种主要玩法
核定征收可不是简单一句话,具体怎么“核”出你要交的税呢?主要有两大“门派”:
-
定额征收(最简单粗暴版)
- 怎么核? 税局综合评估你的经营情况(开早餐店,在市中心地铁口,20平米,主要卖包子豆浆,就夫妻俩经营),直接给你核定一个固定的金额作为每月的应纳税额(或者应纳税所得额)。
- 交多少税? 每个月(或季度)就按税局通知单上的固定金额去交税,每月核定你交增值税200元,个人所得税150元,那每月你就固定交350元。
- 优点: 超级省心! 像交“包月费”一样,金额固定,不用算,到时间交钱就行,收入波动(只要不是翻天覆地)基本不影响税额。
- 缺点: 缺乏灵活性,生意特别火爆,赚得盆满钵满时,可能交的税显得“划算”;但要是遇上淡季或者突发情况(比如修路影响客流),生意惨淡甚至亏本,这个固定税额也得照交不误。
- 适合谁? 规模很小、收入非常稳定、经营模式极其简单的个体户,比如社区里固定位置的小修鞋摊、配钥匙摊、书报亭等。
-
定率征收(稍微灵活版)
- 怎么核? 税局核定一个应税所得率(利润率),这个比率是税局根据你所在行业的普遍盈利水平来定的,开小便利店,税局核定应税所得率是10%。
- 交多少税?
- 你得有收入数:需要记录(或申报)你开出发票的金额(包括税局代开的发票),这是关键依据!
- 算“利润”(应纳税所得额):用你的开票收入额 × 核定的应税所得率,你当月开票总收入5万元,核定所得率10%,那么你的“应纳税所得额”50,000 * 10% = 5,000元,注意,这里用的是“开票收入”,不是实际收到的所有钱(没开票的收入理论上也要申报,但实践中容易遗漏,这是风险点)。
- 算个人所得税:用这个算出来的“利润”(5,000元),去对照“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表计算税款,税率从5%到35%不等,5,000元在第一档(≤3万的部分,税率5%),那么个税就是 5,000 * 5% = 250元。
- 交增值税等:增值税是根据你的开票收入额(5万元)和征收率(通常小规模纳税人1%或3%)单独计算的,与核定征收的个人所得税是分开的。
- 优点: 相比定额征收,更“随行就市”一些。 收入多,开票多,算出来的“利润”就多,税也多;收入少,开票少,税也相应少点,更能反映经营波动。
- 缺点: 需要记录开票金额作为计税基础,如果客户不要求就不开票,这部分收入不申报,就少交税了(但这是偷税行为!),而且核定的所得率是否真的符合你的实际利润水平,也是个问题。
- 适合谁? 经营有一定规模,需要开具发票(或能主动申报无票收入),收入成本核算有一定基础但还不够规范的大多数个体户,比如小型餐饮店、服装店、五金店、设计工作室等。
重要补充:行业核定率差异大! 税务局对不同行业的盈利预期不同,核定的应税所得率差别很大!
- 早午餐店、奶茶店、美容美发:可能在 10%-15% 左右。
- 小商品零售、便利店:可能在 8%-12% 左右。
- 咨询服务、设计服务:可能高达 20%-30% 甚至更高(因为成本主要是人力,相对好核算)。
- 设备租赁:可能低至 5%-8% (成本主要是设备折旧)。
- 建筑业(包工头):可能 8%-15% 不等。 (这些数字仅为常见范围示例,具体以当地税务局最新规定为准!)
查账征收 vs 核定征收:区别在哪?
为了更清楚理解核定征收,我们把它和“正统”的查账征收做个对比:
特点 | 核定征收 | 查账征收 |
---|---|---|
核心依据 | 税务局核定(收入额或利润率) | 真实、完整、准确的会计账簿和凭证 |
建账要求 | 通常不要求 建立复杂账簿(但应保存基础凭证) | 必须 建立符合规定的会计账簿,核算准确 |
计算基础 | 核定收入额 或 (开票收入 × 核定所得率) | (真实总收入 - 真实合规成本费用) = 真实利润 |
税额波动 | 定额征收: 固定不变 定率征收: 随开票收入变化 |
随真实利润波动,赚得多交得多,亏本可能不交 |
操作难度 | 相对简单省心(尤其定额征收) | 复杂繁琐,需专业能力或聘请会计 |
税负弹性 | 可能较低(尤其实际利润高时) 也可能偏高(实际利润低时) |
严格按真实利润计算,理论上更精准 |
主要风险 | 开票不足隐匿收入风险;核定取消风险 | 核算不准、凭证不全、成本虚高等带来的税务风险 |
适合对象 | 规模小、核算能力弱、业务简单的个体工商户 | 规模较大、核算规范、能准确计算利润的个体户/企业 |
关键提醒:核定征收 ≠ 免税!更 ≠ 可以随便不交税! 它只是一种简化的征税方式,该交的税一分不少,只是计算依据和方式不同,故意隐瞒不开票收入,是典型的偷税行为,查到必罚!
核定征收的“甜头”与“苦头”
甜头(优点):
- 省心省力是王道: 最大优势!尤其定额征收,简直是小微经营者的福音,不用操心做账报税细节,集中精力搞经营。
- 可能降低税负: 这是很多人选择核定的关键动力! 如果税局核定的收入额(或按核定所得率算出的利润)低于你的实际利润,那么你需要缴纳的税款(特别是个人所得税)就低于按真实利润查账征收的税款,比如你实际月利润1万,核定只算你5千利润,个税自然少交一大截。
- 降低合规成本: 省去了请会计或购买财务软件的费用。
- 操作门槛低: 对老板的财务知识要求不高。
苦头(缺点与风险):
- 可能税负偏高: 反过来,如果你的实际利润低于核定标准(比如生意不好甚至亏本),但定额还得交,定率征收下开票收入也不能太少(否则易引起怀疑),这时交的税就高于实际应负担的水平了,感觉“不划算”。
- 开票收入的“紧箍咒”(定率征收): 开票金额是定率征收的生命线,客户不要票就不开?短期可能少交税,但长期:
- 风险巨大: 这是偷税!金税系统越来越强大,大数据比对(如你的进货发票、银行流水、经营规模)很容易发现异常,一旦被查,补税+罚款+滞纳金,数额惊人,得不偿失。
- 客户维权隐患: 客户事后需要发票维权或报销,你拿不出来,纠纷就来了。
- 政策变动与核定取消风险:
- 业务规模变大: 如果你生意越做越大,连续12个月开票额超过500万元(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税务局很可能会强制要求你转为一般纳税人,同时取消核定征收,必须查账征收。
- 开票额猛增: 即使没到500万,但某个月开票额突然远高于核定时的预期(比如核定是按月入5万估的,你突然开了50万发票),税局会警觉,可能重新评估甚至取消核定。
- 国家政策调整: 国家层面也在规范核定征收,对某些高收入行业(如文娱、直播、投资类)的核定征收限制越来越严,有全面收紧的趋势。
- 发展受限: 核定征收个体户通常无法自行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只能开普票或去税局代开普票),这会影响和大公司做生意(对方需要专票抵扣),想开专票?往往需要转为查账征收的小规模纳税人(或一般纳税人)。
- 缺乏精准财务数据: 核定征收下,你很难清楚知道生意的真实利润、成本结构,不利于精细化管理和发展决策。
重要提示:这些坑千万别踩!
- “双免” ≠ 核定: 小规模纳税人季度销售额不超过30万(2025年政策),免征增值税,如果核定后的“应纳税所得额”也在个税起征点以下,可能免个税,这叫“双免”,是税收优惠,但不是核定征收本身,超了额度,该交还得交。
- 临界点要小心(定率征收): 个税是累进税率,如果你的“应纳税所得额”卡在税率跳档的边缘(比如3万、9万、30万、50万),稍微多开一点发票,导致所得额超过临界点,税率跳升,税负可能大幅增加!要留意控制。
- 收入申报要诚实: 无论核定还是查账,所有经营收入(包括现金、微信支付宝、银行转账、以及未开票收入)理论上都应如实申报! 核定征收(尤其是定率征收)只是简化了计税方法,不是隐匿不开票收入的保护伞! 刻意隐瞒就是偷税。
- 基础凭证要保存: 虽然不要求复杂账簿,但进货发票、房租水电费发票、支付给员工的报酬记录(如有)等证明成本费用的凭证,以及银行流水、销售记录等,必须妥善保存! 这是证明你经营真实性的基础,也是万一被查税时的重要依据,至少保存5年!
- 关注当地政策: 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税务局对核定征收的执行口径、行业所得率标准可能有差异,务必以你主管税务局的要求为准,别轻信网上的“全国统一标准”。
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
个体工商户的核定征收,就像税务局给你发了一张“纳税便利卡”:
- 核心价值是:简化、省心。
- 潜在红利是:可能降低税负(尤其实际利润高时)。
- 核心风险是:隐匿不开票收入必被罚;规模大了会被取消;税负可能不公(实际利润低时)。
要不要选择核定征收?关键看三点:
- 你的核算能力: 能算清真实成本利润吗?能规范记账吗?如果不能,核定可能是更现实的选择。
- 你的业务规模和开票需求: 规模很小、客户基本不需要发票(或都是小额个人消费)?定额征收可能最省心,有一定规模、需要经常开发票?定率征收更常见,但务必重视开票管理,想和大客户做生意需要专票?核定征收可能就不合适了。
- 你对风险的承受力: 能否做到尽量规范开票、申报?能否接受未来可能被取消核定、转为查账?
建议:
- 新开业、规模小、业务简单的个体户,主动去税务局了解是否符合核定条件(尤其是定额征收),确实能省不少心。
- 采用定率征收的老板,务必重视开票! 养成主动开票的习惯,尽可能把收入都体现在开票系统里,这是合规经营的基础。
- 生意做大了,收入显著增加时,要有心理准备,主动学习财务知识或聘请

专业税筹师定制税务筹划方案!
复制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