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定征收的个体户注意!你赚的钱,真的不用报个税了吗?
“王会计,我是核定征收的小店,税务局都给我‘定好’税了,是不是就不用管什么个税申报了?感觉省心多了!” 最近不止一位个体户老板这样问我,这看似简单的疑问背后,藏着不少个体户老板们共同的知识盲区,甚至可能埋着不小的税务风险。
核心答案先揭晓:核定征收≠个税全免!
明确告诉你:核定征收的个体户,依然可能需要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 核定征收解决的,主要是你经营所得这块收入的税款计算和缴纳方式问题,但它不等于你个人所有类型的收入都“一核了之”、从此高枕无忧了。
剥开“核定征收”这颗糖衣
- 核定征收是个啥? 简单说,就是税务局看你账目可能不清(或者干脆没账)、难以准确核算实际利润,或者规模确实很小,就根据你所在的行业、地段、规模等因素,“估算” 出一个你每月或每季度应该交的税款(主要是增值税、附加税和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这个“估算”出来的税款,就是你的“定额”,你按期交这个定额就行了,不用像查账征收那样自己算得头大,再按实际利润申报。
- 核定的是哪种税? 个体户核定征收,核心核定的是 “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这是针对你做生意、开店铺、搞服务等经营活动本身赚的钱征收的税。
个体户老板的“个税”可能不止一种!

这才是关键!很多人以为“个税”就一种,其实对于个体户老板个人来说,个人所得税像是一个“篮子”,里面可以装好几种不同来源的收入:
- 经营所得: 这就是你开小店、做加工、跑运输等生意本身赚的钱,核定征收主要针对的就是这部分收入的个税计算方式(定额)。
- 其他所得: 如果你个人除了做生意,还有其他来钱的路子,这些钱产生的个税,核定征收可管不着! 常见的包括:
- 工资薪金所得: 如果你自己还同时在别的单位打工领工资(比如一边开着小店,一边在朋友公司兼职),这份工资收入要单独按“工资薪金所得”申报个税。
- 劳务报酬所得: 你利用自己的技能,偶尔给别的公司或个人干点零活(比如设计师接个私单、厨师去别人家做顿宴席),这笔钱属于“劳务报酬所得”,需要申报个税。
- 稿酬所得: 你写文章、画画、作曲等发表了,拿到的报酬。
-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你把专利、商标、著作权等给别人用,收的使用费。
-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你的钱存银行拿利息、买了股票基金分红等。
- 财产租赁所得: 这是个体户老板最容易踩的坑! 比如你除了做生意用的店面,个人名下还有空置的房子、商铺、设备租出去了收租金,这租金收入就是“财产租赁所得”,必须单独申报个税!核定征收的“定额”里可不包含它。
- 财产转让所得: 你卖掉了自己名下的房子、车子(除了经营用的)、股权等赚了钱(差价)。
- 偶然所得: 比如中彩票了。
关键结论:核定征收的个体户,什么情况下需要报个税?
- 纯经营,无其他收入 - 如果你的个体户生意是唯一收入来源,并且税务局给你核定的定额里明确包含了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这是绝大多数情况),
- 在经营所得这个项目上,你按期缴纳核定的税款即可,通常不需要再单独办理经营所得个税的年度汇算清缴申报(除非税务机关特别通知你需要申报)。
- 不需要就经营所得再去填报《个人所得税经营所得纳税申报表》(B表)之类的。
- 有经营,还有其他收入 - 这是需要你高度警惕的情况! 如果你除了个体户生意收入(核定征收),个人还有上面提到的其他任何一项收入(工资、劳务费、房租、利息、卖房差价等),
- 对于这些“其他所得”,你必须在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期间,通过“个人所得税”APP或去税务局,办理综合所得年度汇算清缴,申报这些收入并缴纳相应的个人所得税! 核定征收的“定额”对这些收入无效。
- 即使你这些“其他所得”单笔金额看起来不大(比如每月几百块房租),只要全年累计达到一定额度(目前综合所得年度汇算的起征点是6万元),或者有需要补退税的情形,就必须申报。 不要有侥幸心理!
真实案例警示:房租收入不报税,后果很严重
老李在社区开了个小超市,核定征收,每月按时交定额税,他自己名下还有一套闲置住宅租了出去,每月收租3000元,老李心想:“我超市都核定交税了,房租这点小钱税务局哪管得着?” 结果租客办理居住证需要租房发票,老李去税务局代开,被要求按“财产租赁所得”缴纳了个税(税率20%,还有附加税费),更麻烦的是,税务局系统关联发现老李过去几年从未申报过这笔租金收入,最终被认定为偷税,不仅补缴了税款和滞纳金,还被处以罚款,老李后悔莫及,超市几年辛苦赚的钱,一大笔都交了罚款和滞纳金。核定征收的“省心”,绝不是偷逃其他税款的“保护伞”!
给核定征收个体户老板的实用建议
- 心里有本“收入账”: 时刻清楚自己有哪些收入来源,除了生意进账,房租、兼职费、利息、偶尔卖点闲置大件赚的差价等等,都要记下来。
- 分清“经营”与“个人”: 严格区分用于生意的钱(对公账户流转更好)和个人家庭的钱(个人银行卡),特别是租金收入,如果房子是你个人名下的,收租的卡最好别和对公账户混用,流水清清楚楚,避免说不清。
- “个人所得税APP”是你的好帮手: 务必下载注册,每年3月到6月,打开APP看看,是否有需要汇算清缴的提示(主要针对工资、劳务费、稿酬、特许权使用费这四项综合所得,以及系统可能纳入汇算的其他所得信息),即使APP没提示,只要你有前面提到的“其他所得”,特别是房租,主动申报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 代开发票是“信号灯”: 如果你去税务局代开了劳务费、房租等发票,通常开票时就会预征个税,但这不等于年度申报完成了,预缴的税款需要在年度汇算时进行“多退少补”。
- 核定不是免建账! 虽然核定征收简化了税款计算,但根据《个体工商户建账管理暂行办法》,达到一定标准的个体户(比如注册资金、月营业额等),仍然需要按规定设置账簿,进行会计核算,达不到建账标准的,也应保存好进货发票、销售单据、费用凭证等原始单据,这是证明你业务真实性的基础,万一哪天税务核查呢?
- 政策咨询别偷懒: 各地具体执行口径可能略有差异(特别是对经营所得核定户是否需办理B表申报),遇到拿不准的收入类型或申报问题,最靠谱的办法就是直接咨询主管税务机关,一个电话或跑一趟税务局,可能就避免了大麻烦。
核定征收,是税务部门给符合条件的小规模个体户简化征税的一种“便利”方式,但它绝不意味着个税申报义务的完全消失,它像一个“分类标签”,主要贴在你的“经营所得”上。你个人名下的其他“钱袋子”(工资、房租、利息、兼职费等)鼓起来了,该报的税,一分都少不了! 忽视这一点,轻则补税交滞纳金,重则面临罚款甚至影响信用。
税务合规,从来不是财务人员的独角戏,作为个体户老板,理解自己最基本的纳税义务,清晰区分不同口袋里的收入来源,善用工具(如个税APP),保留好经营凭证,该申报时主动申报,才是对自己生意长久稳健发展真正的“省心”之道,别让一时的“想当然”或“怕麻烦”,变成未来更大的麻烦。

专业税筹师定制税务筹划方案!
复制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