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核定征收,小老板交税的双轨制,选对一年省不少!
双核定征收是啥?个体户、小店主的交税“双保险”弄懂不吃亏!**
老李在小区门口开了家包子铺,生意红火,每天忙得脚不沾地,月底税务局小王上门,开口就问:“李老板,您这核定征收,选的是‘双核’里的定额还是定率啊?”老李一听懵了,手里刚捏好的包子差点掉地上:“双...双核?核啥?我这小本生意,不都是你们说交多少就交多少吗?”
如果你也是个体户、小公司老板,或者刚创业的朋友,听到“双核定征收”这五个字就头大,别慌!今天咱们就把它掰开了、揉碎了,用最接地气的话,聊聊这个跟咱钱袋子息息相关的事儿。
剥开“双核定征收”的洋葱皮:它到底是个啥?
简单粗暴地说,“双核定征收”就是税务局给那些账本记得不太清楚(或者干脆懒得记)、规模也不大的个体户和小微企业,量身定做的两种“简便算法”来收税,它不是一种单独的税,而是计算你该交多少“经营所得税”(就是你做生意赚的钱该交的税)的方法。

为啥叫“双核”?因为这简便算法有两种“口味”:
- “一口价”套餐——定额核定:税务局直接拍板,甭管你一个月实际赚了100块还是10000块,每个月固定交一笔税钱,比如老王开的小卖部,税务局考察后说:“行,你这地段、规模,每月固定交500块税吧!”那老王下个月就算生意爆火卖脱销了,还是只交500;要是门可罗雀,也得咬牙交上500,省心是真省心,赚多了有点“肉疼”,亏了也得硬扛。
- “按比例抽成”套餐——定率核定:税务局不直接定你要交多少税,而是定一个“利润率”(专业点叫应税所得率),再定一个“税率”,你交多少税,取决于你开票的金额(或者说你的收入额)。
- 税务局对张阿姨的理发店核定:你这个行业,利润大概占收入的30%(应税所得率)。
- 适用税率是5%(这是简化举例,实际税率有档次)。
- 如果张阿姨这个月开票收了10,000元,那她要交的税就是:
- 先算“核定利润” = 10,000元 * 30% = 3,000元 (税务局认为她赚了3000)
- 再算要交的税 = 3,000元 * 5% = 150元。
- 下个月如果生意好收了20,000元,税就变成:20,000 30% 5% = 300元,赚得多交得多,相对公平些。
双核定征收,到底“核”了啥东西?
税务局搞这个“双核”,核心就是解决一个问题:你赚的钱(应纳税所得额)到底是多少? 对于账本不全的小老板们,税务局没法精确计算,那就只能靠“核”:
-
核你的“底子”(核定应税所得额 - 定额的根源): 这主要是定额核定的基础,税务局会化身“商业侦探”,考察你:
- 地段金不金贵? 市中心黄金铺面和巷子深处的小店,能一样吗?
- 铺面有多大? 是巴掌大的窗口,还是两层楼的店面?
- 请了几个伙计? 光杆司令和手下三五人,规模不同。
- 卖啥的?利润高不高? 卖煎饼果子和卖珠宝首饰,毛利天差地别!
- 同一条街别人家咋样? 参考“邻居”们的经营情况。 综合这些因素,税务局心里有杆秤,估算出你一个月大概能赚多少钱(这个估算值就是核定应税所得额),然后乘以对应税率,就得出你每个月固定要交的税(定额),老王的包子铺每月交500,就是这么“核”出来的。
-
核你的“毛利水平”(核定应税所得率 - 定率的核心): 这是定率核定的关键,税务局根据:
- 你干的哪一行? 不同行业普遍利润水平差异巨大,餐饮、零售、服务、加工...各有各的“行情”。
- 本地同类生意的平均情况? 参考本地同行的经营数据。 定出一个百分比(%),代表你收入中大概有多少比例算作利润(应税所得),张阿姨理发店的30%就是这么来的,这个率一旦核定,你开票金额乘以这个率,就算出你的“核定利润”。
实战演练:看“双核”怎么影响真金白银!
案例:街角“好味面馆”的老王
-
老王面馆情况: 夫妻店,50平米,主要做午餐和晚餐,月均开票收入约8万元,真实经营成本(房租、食材、水电、人工等)大概占收入的70%,也就是说真实利润约30%,即24,000元。
-
情景1:税务局给老王核定定额征收 专管员小陈来考察:地段中等偏上,面积中等,两口子经营,主打面食毛利尚可,参考同街区类似面馆,核定老王每月应税所得额15,000元(注意,这比老王真实利润24,000元低),适用税率假设为5%。
- *老王每月固定交税 = 15,000元 5% = 750元。**
- 结果: 老王实际利润24,000元,按查账征收本应缴税约 (24,000 * 5%) = 1,200元,现在定额只交750元,省了450元! 老王偷着乐,定额真香!(但前提是核定的定额低于真实利润水平)。
-
情景2:税务局给老王核定定率征收 核定老王所在餐饮(面馆)的应税所得率为20%(注意,这低于老王真实的30%利润率),适用税率仍是5%,老王月开票收入80,000元。
- *核定利润 = 80,000元 20% = 16,000元** (低于真实利润24,000元)。
- *老王每月交税 = 16,000元 5% = 800元。**
- 结果: 比查账征收(1,200元)省了400元,比定额(750元)略高,但也划算,如果老王某个月生意火爆,收入做到100,000元,则交税 = 100,000 20% 5% = 1,000元。赚得多交得多,但比例是固定的,且核定利润率低于真实水平,依然有优势。
关键点: 双核定征收的“红利”在于,税务局核定的“额”(定额的应税所得额)或“率”(定率的应税所得率),往往低于纳税人实际的利润水平!这就相当于税务局给了个小折扣,用征收效率换取了部分税收,这也是为啥很多符合条件的小老板愿意选择核定。
双核定征收 vs 查账征收:小马过河,选对路最重要
-
查账征收: 就像“精算师模式”,要求你建立正规账本,每一笔收入、每一分开支都记得清清楚楚(要有合法凭证!),最后用 总收入 - 总成本费用 = 真实利润(应纳税所得额),再按税率表计算交税。
- 优点: 完全按实际利润交税,最公平精准,利润少就交得少,甚至可能不用交(有起征点、扣除项)。
- 缺点: 建账成本高! 请会计或自己学记账费时费力费钱,发票管理必须极其规范,不然成本不能扣,税就交多了,适合财务规范、有一定规模、成本费用清晰可抵扣的企业。
- 痛点: 对老王这样的夫妻面馆,每天买菜都是现金,很多小供应商没发票,房租可能也是私下转账,真实成本70%,但能拿到发票合规入账的可能只有50%,那算出来的“利润”就虚高了,税反而可能比核定还多!
-
双核定征收: 简便模式”,税务局拍个“大概其”的数额(定额)或者比例(定率),你按这个算税就行。
- 优点:
- 省心省力省钱! 不用请专业会计,不用为每一张发票发愁,尤其适合成本难以取得发票的行业(餐饮、小商贸、修理修配、劳务等)。
- 税负可能更低! 如前所述,核定的额或率往往低于实际利润水平。
- 预期明确(尤其定额): 每月/每季交多少心里门儿清,好做资金安排。
- 缺点:
- “一刀切”可能不划算: 如果你实际利润远低于税务局核定的额或率(比如生意特别差),你也得按核定的交,就亏了。
- 无法享受某些优惠: 采用核定征收(特别是定期定额)的纳税人,可能无法享受一些基于利润额的税收优惠政策(如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
- 发展受限: 业务规模大了、需要融资了,长期核定征收可能显得不够规范。
- 优点:
双核定征收,你想选就能选?没那么简单!
不是所有小老板举手说“我要核定!”就能行的,税务局有明确的门槛:
-
前提条件(硬杠杠):
- 没能力设置专业账本(依法可以不设)。
- 就算设了账本,但账目混乱得一塌糊涂,成本资料、收入凭证、费用单据残缺不全,像天书一样根本没法查账。
- 发生了纳税义务(就是该你交税了),但磨磨蹭蹭不申报,或者申报了但内容明显不靠谱,税务局责令你改,你还死扛着不改。
- 计税依据(主要是收入、成本)明显偏低,又提不出正当理由,比如你店开在步行街,月月报亏本,谁信?
-
谁最常用?
- 个体工商户: 主力军!街边小店、小餐馆、小作坊、修理铺、小工作室... 非常多见。
- 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 这类企业本身不交企业所得税,而是穿透到个人交经营所得税,也常适用核定。
- 部分小型有限责任公司: 如果账实在搞不清,且符合上述条件,也可能被核定企业所得税(注意:企业所得税也有核定征收,原理类似,但核的是企业所得税)。
双核在手,如何做出最“赚”的选择?
知道了“双核”是啥,更关键的是:定额VS定率,我该抱哪个大腿? 这没有标准答案,得看你自己的“生意经”:
-
选“一口价”定额,如果你:
- 生意超级稳定,像老黄牛一样,每月收入上下浮动不超过10%,比如小区里的便民小超市。
- 成本波动大且难取票,但核定后的定额你觉得能接受甚至划算,比如包子铺,肉价菜价天天变,但每月交固定税很安心。
- 就想图个省心到极致,完全不想操心开票金额和税的关系。
-
选“按比例”定率,如果你:
- 生意有明显的淡旺季,收入像坐过山车,比如暑假爆火的冷饮店,春节忙疯的礼品店,定率能让税跟着收入走,旺季多交点,淡季少交点,更合理。
- 收入能比较准确计量(主要通过开票),成本虽然票不全,但总体可控。
- 希望税负能更直观地反映经营好坏,赚得多交税多心里也平衡。
终极秘籍:别闷头瞎猜! 拿上你过去半年或一年的收入流水(银行、微信、支付宝记录都行),哪怕是个大概数,再估算下你的主要成本,跑一趟税务局,找你的税收管理员(专管员)! 把你的情况摊开说说,问问:
- “老师,我这情况,能申请核定征收吗?”
- “如果能,定额大概会核多少?定率会核多少(行业所得率大概多少)?”
- “您帮我参谋参谋,按我这收入成本,定额和定率哪个更划算点?”
- “申请核定要走啥流程?需要准备啥材料?” 专管员的意见,才是最贴近你实际情况的金玉良言!
重要提醒:双核定不是“避税天堂”,踩坑后果很严重!
核定征收是税务局给的“方便之门”,但绝不是“法外之地”,千万别有这些危险念头:
- 误区1:核定=零申报?大错特错! 核定只是计算方法简便了,该申报的必须按时申报! 定额户要按核定数申报,定率户要按开票收入申报,不申报?等着罚款吧!
- 误区2:核定=不用记账?想得美! 虽然核定对账要求降低了,但《个体工商户建账管理暂行办法》有规定,达到一定规模(比如注册资金10万以上,月销售额1.5万以上)还是得建立简易账! 收支单据、进货凭证都要留着备查,税务局随时可能要看。
- 误区3:收入可以藏着掖着?玩火! 特别是定率征收,是按你的开票收入(或申报收入)计算交税的,如果你为了少交税,故意不开票、少申报收入,这就是典型的偷税漏税!被查出来,补税、罚款、滞纳金一个都跑不掉,数额大还可能吃官司!核定不是偷税的挡箭牌。
- 误区4:核定一劳永逸?太天真! 税务局会定期(比如每年)重新考察,你生意做大了,收入翻番了;或者隔壁店都倒闭了,你生意一落千丈了...这些情况都要及时跟专管员沟通,申请重新核定,否则,生意好了按老定额交你亏,生意差了按老定额交你也亏。
“双核定征收”这五个字,说白了就是税务局给咱小店小铺、个体老板们的一条“绿色通道”——账搞不清?别慌,咱有“一口价”或者“按比例”的省心算法!弄懂它是定额还是定率,搞明白税务局到底“核”了啥,再掂量掂量自己生意的脾性(是旱涝保收还是大起大落),你就能在定额的“省心稳定”和定率的“随行就市”之间,选出最适合自家钱袋子的那条路。
省心不等于放任不管,该报的税一分不能少报,该留的凭证一样不能马虎,吃不准的时候,最靠谱的办法就是跑趟税务局,找专管员掏掏心窝子,把“双核定”的门道摸清了,该交的税明明白白,能省的辛苦钱稳稳当当,咱这生意才能做得长久,做得安心!

专业税筹师定制税务筹划方案!
复制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