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户核定征收额度,老王面馆的税单,原来是这样拍板的!
“李会计,我这小面馆刚开张,账本都理不顺溜,听说有个啥‘核定征收’?这税钱到底咋定的?税务局给我‘拍’个数字就完事儿了?”老王围着沾满面粉的围裙,一脸困惑地抓着刚下班的社区会计老李问。
这问题,可问到了千千万万像老王这样的个体户心坎上!别急,今天咱们就把“个体户核定征收额度”这档子事儿,掰开了揉碎了,用街坊邻居都能听懂的大白话,讲个明明白白。
核定征收:账本糊涂时的“公平秤”
想象一下,你开个小吃摊,每天收的现金零零碎碎,油盐酱醋的票也找不全,月底想算清楚赚了多少,头都大了!税务局也理解,不是所有老板都是记账高手,这时候,“核定征收”就像一杆“公平秤”,税务局根据你经营的大致情况(比如店面大小、地段、卖啥东西、用了几个伙计),估算出一个你应该赚多少钱(应纳税所得额),然后按这个数来收税,简单说,就是不看你的详细账本,看你的“家底”和“排场”来定税,这跟“查账征收”(你得提供完整准确的账本算税)是两码事。
额度怎么“核”?三大招式揭秘!

税务局这“拍板”可不是瞎拍,主要有三大“招式”:
-
第一招:定额核定(最简单粗暴)
- 咋回事? 税务局直接给你定个固定的金额,每个月或每个季度就按这个数交税,直接告诉老王:“你的面馆,核定每月营业额2万元,你就按2万算税!”
- 啥时候用? 特别适合像老王这样规模很小、业务极简单、收入支出都很难准确计算的个体户,比如街边小摊、小修理铺。
- 优点: 超级省心!不用记账,不用算,到时间按固定数交钱就行。
- 缺点: 可能不精准,生意好时你偷着乐(税交少了),生意差时你就肉疼(税交多了)。
-
第二招:定率核定(看收入收税)
- 咋回事? 税务局给你核定一个征收率,你开多少发票(或者税务局认定你有多少收入),就按这个收入乘以征收率来算税,公式:应纳税额 = 你的收入 × 核定征收率。
- 啥时候用? 适用于能比较清楚知道自己收入(主要是开票收入)是多少,但成本费用搞不太清的个体户,老王能准确记录每天卖了多少碗面(开了多少票),但面粉、肉、水电煤具体花了多少,记不全。
- 关键点: 这个“征收率”是税务局根据你所在行业、地区的大致利润水平定的一个比例,它不等于税率!它是用来计算你“赚了多少钱”(应纳税所得额)的,算出“赚了多少钱”后,还要乘以对应的个人所得税税率(通常是5%-35%的累进税率)才是最终要交的税。
- 举个老王例子:
- 税务局核定老王面馆的征收率是 1%(假设值,实际由税局定)。
- 老王这个月开了10万块钱的发票(收入)。
- 税务局认为老王这个月“赚了” 10万 × 1% = 1000元(应纳税所得额)。
- 这1000元要按个体户经营所得税的税率表交税,假设适用最低档5%,那老王最终要交 1000元 × 5% = 50元 个人所得税。
-
第三招:应税所得率核定(看行业利润率)
- 咋回事? 这是目前最常见、也相对更“高级”一点的核定方式,税务局会公布不同行业的应税所得率标准,这个标准代表了该行业大致的利润率范围。
- 咋算税? 应纳税所得额 = 你的收入 × 应税所得率。 再根据这个应纳税所得额,按5%-35%的累进税率计算最终税款。
- 行业差异大! 这是重点!不同行业,税务局定的“利润率”(应税所得率)天差地别:
- 老王关心的餐饮业: 通常比较高,可能在 8%-25% 甚至更高!为啥?因为餐饮业食材、人工、房租成本占比高是明摆着的,税务局认为利润空间相对清晰可估,核定老王所得率是15%,他月收入10万,税务局就认定他赚了1.5万(10万×15%),再用1.5万去套税率表算个税。
- 技术服务、咨询类: 往往比较高,可能达到 20%-40%+,因为这类行业主要成本是人力脑力,硬性成本(如原材料)相对少,税务局认为“利润率”高。
- 商贸零售(比如小卖部): 相对低一些,可能在 5%-15% 左右,商品有进销差价,但还有房租、人工等。
- 制造业: 范围较广,可能在 5%-20% 之间,看具体产品类型。
- 娱乐业(如网吧、KTV): 通常也比较高。
- 农业种植、养殖: 可能有优惠,相对较低。
- 优点: 相比定额更贴近实际收入水平(收入多,认定的利润多,税也多),比定率核定更科学(考虑了行业特性)。
- 关键点: 你的实际成本费用是多少,税务局不管! 它只认这个行业的“标准利润率”,你实际成本再高,只要在核定范围内,也按这个“标准利润”交税,同样,你实际利润爆表,只要没超过核定额度或触发查账,也按核定的“标准利润”交。
想被“核定”?你得主动“挂号”!
核定征收不是自动来的,得你自己去税务局“申请挂号”,流程大致这样:
- 开业登记/变更: 新开业的,在做税务登记时;已经查账征收想转核定的,去申请税种核定变更。
- 提交申请材料: 通常包括:
- 《个体工商户定额(核定)征收申请(审批)表》 (税务局领)。
- 你的身份证、营业执照复印件。
- 关键证据! 证明你“账难算”的材料:
- 租赁合同(看面积、地段、租金)—— 证明你的“排场”。
- 雇佣人员情况(有几个伙计?)—— 人工成本参考。
- 主要设备清单(有几口锅?几台冰箱?)—— 投入成本。
- 水电费单据、进货大概记录(如果有一点的话)—— 经营成本佐证。
- 如果是新开业,提供投资预算、市场预测等(证明你预计规模)。
- 税务局要求的其他资料(比如同路段同行业其他户的情况参考)。
- 税务“勘查”: 税务局专管员很可能会实地来看!看看你的店面多大、位置在哪、人流量如何、雇了几个人、设备怎么样,这是“拍板”的重要依据!老王的面馆在市中心还是小区角落?30平米还是100平米?两口锅还是十口锅?有没有请帮厨?这些直接影响核定结果。
- 集体“会诊”定额度: 专管员看完,通常不是一个人说了算,要上报,可能由分局或所里的核定小组,结合你提供的材料、实地情况、行业标准、周边类似户情况,集体讨论,最终确定给你用哪种核定方式(定额?定率?应税所得率?)以及具体的额度或率是多少。
- 下达“判决书”: 核定结果会以《核定(调整)定额通知书》或类似文书的形式正式通知你,拿到这个,上面写清楚了怎么核、核多少,你就按这个执行交税。
额度不是铁板一块!会变!
核定征收额度可不是终身制!情况变了,额度也得跟着调:
- 主动申请调整: 老王面馆生意爆火,扩了店面、加了人手、装了空调,明显规模上去了,或者生意惨淡快维持不下去了,这时,你可以主动打报告给税务局,提供新证据(新租赁合同、增减员工证明、经营惨淡的证据如流水骤减等),申请重新核定(调高或调低)。
- 税务局主动调整:
- 定期调整: 很多地方税务局会每年或每几年,对所有核定户重新梳理评估一遍,根据经济情况、行业发展、物价变化等做统一调整(可能调高也可能调低)。
- 发生重大变化: 如果你经营发生重大变化(比如老王把隔壁店也盘下来了打通经营),而你没及时报,税务局发现了,会要求你重新核定。
- 开票额/收入额连续超太多: 税务局给你核定月收入额8万,结果你连续几个月开票都开到15万+了,这等于告诉税务局:“亲,你核得太低了!” 税务局很可能会找你,要么让你转为查账征收(提供完整账本),要么就大幅调高你的核定额度,别想钻空子,系统盯着呢!
- 被举报或稽查发现问题: 如果有人举报你实际生意远超核定规模,或者税务局稽查发现你明显隐瞒,不仅会调整,还可能涉及罚款甚至更严重的后果。
深度聚焦:老王面馆 vs. 小李网店(核定差异实战)
-
老王(线下餐饮 - 应税所得率核定):
- 核定关键因素: 地段(市中心步行街)、面积(60平米)、雇佣(3个员工)、设备(厨房全套)、观察到的客流量(饭点基本满座),行业应税所得率假设税务局核定为 15%。
- 月度场景: 当月实际开票+未开票收入共计 12万元。
- 税务局认定利润: 12万 × 15% = 8万元 (应纳税所得额)。
- 计算个税: 1.8万对应税率20%,速算扣除数1050元,个税 = 18,000 × 20% - 1,050 = 2,550元,老王实际可能成本就花了9万,利润有3万,但他只按核定的1.8万利润交税,这是核定的“好处”(假设实际利润高时),但如果老王实际成本控制好,只花了8万,利润4万,他也只需按1.8万交税,这就是核定的“红利”(假设实际利润更高时),如果他收入猛增到20万,税务局肯定会来重新核定或要求查账了。
- 老王要注意啥? 真实反映规模! 申请时别为了核低点故意少报面积、少报员工,实地核查一看就露馅,还可能被罚。保留必要凭证! 虽然不查细账,但大额支出(如装修、大设备购买)的票留着,万一以后转查账或应对评估用得上。关注开票额! 别长期大幅超过核定收入额。
-
小李(线上电商 - 定率/应税所得率都可能):
- 核定特点: 线上生意,成本主要是进货和平台费用,税务局可能更依赖其平台流水数据(如从淘宝、京东后台导出的交易记录)和开票情况,如果是定率核定,可能直接给个较低的征收率(比如0.8%),如果是应税所得率,电商零售可能核个 8%-12%。
- 月度场景 (定率假设): 税务局核定征收率 8%,当月平台显示总成交额 50万元(含无需开票的订单)。
- 税务局认定利润: 50万 × 0.8% = 4,000元 (应纳税所得额)。
- 计算个税: 4,000元对应税率5%,个税 = 4,000 × 5% = 200元。
- 月度场景 (应税所得率假设): 核定所得率 10%,当月总成交额 50万元。
- 税务局认定利润: 50万 × 10% = 5万元 (应纳税所得额)。
- 计算个税: 5万对应税率10%,速算扣除数1500元,个税 = 50,000 × 10% - 1,500 = 3,500元。
- 小李要注意啥? 平台流水就是生命线! 税务局很可能会要求你提供平台后台的销售数据作为核定基础。刷单是大忌! 为了“好看”刷上去的流水,会成为核定你税基的依据,等于自己给自己挖坑加税!区分好收入类型。 是纯卖货?还是涉及服务?不同业务所得率可能不同。
认清真相:核定征收的“利”与“坑”
-
优势:
- 解放记账压力: 最大好处!省去了请专业会计或自己熬夜做账的麻烦,特别适合初创或小本经营。
- 初期税负可能较低: 在生意规模不大或实际利润较高时,核定的“标准利润”可能低于你的真实利润,税就交得少(如前文老王实际利润3万按1.8万交税的例子)。
- 计算简单明确: 额度或率定了,自己乘一乘就知道该交多少,心里有底。
- 规避部分查账风险: 账都不健全,自然减少了因账务不规范被处罚的风险(但这不等于没有其他税务风险!)。
-
劣势与风险:
- 可能“多交税”: 当生意不好,实际利润很低甚至亏损时(如老王因修路客流锐减),你仍需按核定的额度或率交税,这会加重负担。
- 发展受限的“天花板”: 你想做大做强?收入规模远超核定额度?不好意思,要么被调高额度,要么被要求转为查账征收,核定某种程度上是给“小船”用的,“大船”就得用更复杂的规则(查账)。
- 政策变动风险: 国家对核定征收的管理在逐步规范和收紧,特别是利用核定进行所谓“税收筹划”的空间越来越小,某天你所在的行业或地区政策突然变了(比如取消核定,全面查账),你得有准备。
- 虚报瞒报的严重后果: 为了争取低定额,在申请时故意少报面积、少报设备、少报员工?这是偷税行为!一旦被税务局查实(实地核查、数据比对、举报),不仅要补税、加收滞纳金,还会被处以罚款(0.5倍到5倍),数额大情节重的,甚至可能负刑事责任!诚实是底线!
- 开票超限的麻烦: 前面强调了,开票额长期大幅超过核定收入额,是“引火烧身”的常见导火索。
老王们必备的“护身符”
- 吃透“通知书”: 税务局给你的核定文书,是尚方宝剑也是紧箍咒!务必仔细阅读,搞清楚:是按月还是按季交?核的是定额?定率?还是应税所得率?具体数字是多少?截止日期是哪天?怎么交(电子税务局?大厅?)有疑问当场问清!
- 证据链意识: 虽然核定不看细账,但证明你经营规模的基础材料(合同、人员证明、大额采购/设备票据)必须妥善保管!这是你申请调整、应对询问、甚至未来万一转查账时的重要依据。
- 动态关注,及时沟通: 生意有显著变化(扩大、缩小、转型),主动联系你的税收管理员!别等税务局找上门,主动申请调整比被动稽查处罚要好得多,多关注本地税务局的公众号或网站,政策调整、通知都会发。
- 守住开票红线: 时刻留意自己的开票金额是否持续、大幅超过了核定收入额,如果是,要么主动申请调额,要么严格控制开票(但这可能影响生意),要么做好转查账征收的准备。硬超不管,后患无穷。
- 寻求专业帮助(必要时): 如果核定过程你觉得特别复杂,或者对结果

微信号:15137101602
专业税筹师定制税务筹划方案!
复制微信号
专业税筹师定制税务筹划方案!
复制微信号
智小账专业税筹团队,专注税收筹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