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户查账征收VS核定征收,张大姐开饭馆的税务选择题

查账征收和核定征收,到底哪种更省税?**

“哎呀李会计,你快帮我看看!”社区小饭馆的老板张大姐拿着税务通知书,一脸愁容地冲进我的办公室,“税务局说我得从‘核定’改成‘查账’征收了,这俩到底有啥区别?会不会要多交好多税啊?我这小本生意可经不起折腾!”

看着张大姐焦急的样子,我赶紧给她倒了杯水,像她这样对税务征收方式一头雾水的个体户老板,我见过太多太多了。查账征收和核定征收,看似只是两个税务名词,实则像两条不同的河流,深刻塑造着个体户的经营轨迹与生存成本。 咱们就用最实在的大白话,掰开了揉碎了讲清楚,帮你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核心区别一句话:税务局是“看菜吃饭”还是“套餐包干”?

  • 查账征收 = 看菜吃饭,实报实销: 你得自己买菜(建立规范的账簿)、自己记账(准确核算收入、成本、费用)、自己算利润(应纳税所得额),税务局根据你“炒”出来的这道“利润菜”的多少,按国家规定的税率(5%-35%的超额累进税率)来“收饭钱”(征收个人所得税)。挣得多,税就多;亏本了,理论上不用交税。 主动权在你手上,但规矩多、要求高。
  • 核定征收 = 套餐包干,固定标准: 税务局根据你开的店(行业)、店面大小(面积)、地段好坏(区域)、大概能卖多少碗面(经营规模、地段、设备等),直接给你定一个“套餐标准”,这个“套餐”可能是:
    • 定额: 不管你这个月实际卖了多少碗面,固定交500元税,简单粗暴,常见于规模很小、收入极不稳定的摊位。
    • 定率(附征率): 税务局认定你属于“餐饮业”,核定你的利润率是10%,你这个月如果开票+不开票总收入是10万元,就按10万 10% = 1万元作为你的“利润”,再按这个“利润”乘以个人所得税税率(通常是核定的一个较低的综合税率,比如1.5%)来交税,即10000 1.5% = 150元,或者更简单,直接按收入额乘以一个固定的附征率(如1.5%)来交税,即10万 * 1.5% = 1500元。不管你是真赚了还是亏了,都按这个“套餐标准”交固定的“饭钱”。

说白了,核心区别在于“利润”怎么定:

  • 查账征收: 利润 = 你自己算出来的 真实利润 (收入 - 成本 - 费用 - 损失 - 税金等)。
  • 核定征收: 利润 = 税务局 估算的利润 (基于收入 * 核定利润率 或 直接定额)。

谁适合“看菜吃饭”(查账征收)?谁适合“套餐包干”(核定征收)?

查账征收适合的“大厨”:

  • 规模比较大: 请了好几个伙计,每天流水好几千甚至上万。
  • 业务比较规范: 买菜有票、卖面开票(或能准确记录不开票收入)、各项支出(房租、水电、工资、原料)都有单据。
  • 成本费用高且能取得合法凭证: 比如你的小饭馆租金很贵、用了高级食材、请了大厨工资高,这些正规发票都能在查账时用来抵减收入,降低利润和税负。
  • 实际利润率低于税务局同行业的核定利润率: 比如你做的是精品私房菜,食材成本极高,实际利润率只有8%,但当地税务局核定餐饮业利润率是15%,那你用查账征收,按8%算利润交税,肯定比按15%核定的要划算!
  • 有能力且愿意规范管理: 能请会计或自己会用财务软件记账,能保存好各种单据凭证。
个体户查账征收VS核定征收,张大姐开饭馆的税务选择题 个体户查账征收和核定征收的区别 第1张

核定征收适合的“小摊主”:

  • 规模小,业务简单: 夫妻店、小摊点,收入不稳定,可能今天卖300,明天卖50。
  • 难以规范建账: 买菜在早市现金交易没发票,顾客大部分是现金支付没要票,自己也搞不清每天确切赚了多少。建账?太难了!
  • 成本费用少且难以取得凭证: 比如你就在自家门口支个早点摊,主要成本就是面粉、油条,大部分从流动商贩那买,没发票,这种情况下,查账征收要求你提供成本发票,你提供不了,税务局就可能不认可你的成本,反而导致税负很高。
  • 实际利润率接近或高于税务局核定的同行业利润率: 比如你卖煎饼果子,成本低毛利高,实际利润率有40%,但税务局核定你这类“其他餐饮”的利润率是10%,那你当然愿意按核定的10%来算“利润”交税,比按真实的40%交划算多了!
  • 图省心省事: 就想简单点,每个月按固定数或者按开票金额乘以一个固定比率交钱完事,不想折腾账本。

深入细节:操作、风险、选择策略大比拼

建账要求:

  • 查账征收: 必须!必须!必须! (重要事情说三遍) 按《个体工商户建账管理暂行办法》来,流水多的得设置复式账(会计科目、总账、明细账、日记账),流水少的也得设置简易账(收支凭证粘贴簿、进销货登记簿),发票、收据、白条(合法有效的支出凭证)都得保存好,税务局随时可能来“查菜”(税务检查)。想象一下,税务局的人突然到访,要你拿出所有买菜的票据、每天的收款记录、房租水电单子... 拿不出来或者账对不上?麻烦就大了!
  • 核定征收: 一般不强制要求建复杂账。 重点是能准确记录你的收入(特别是开票收入),税务局主要根据这个来监控你是否达到或超过核定标准,成本费用凭证?通常不需要提供! 这对张大姐这种从小商贩处采购、难以获取发票的情况是极大的解脱。

税款计算(这是最核心的差异!):

  • 查账征收:

    1. 算总收入:开票的 + 没开票但实际收到的钱。
    2. 算总成本:必须有合法有效凭证! 肉、菜、米、面、油、调料、包装盒等原材料成本(要有发票或合规收据);房租(要发票或租赁合同+付款凭证);水电煤气费;请人的工资(要签合同/协议、申报个税);锅碗瓢盆等设备的折旧费;交通费、通讯费(与经营相关且有凭证)等等。
    3. 算利润:总收入 - 总成本 - 各种经营费用 - 损失 - 相关税金 = 应纳税所得额 (利润)。
    4. 套税率:按这个利润,对照下面这个表交税: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
    不超过 30,000 元的部分 5% 0
    超过 30,000 至 90,000 元的部分 10% 1500
    超过 90,000 至 300,000 元的部分 20% 10,500
    超过 300,000 至 500,000 元的部分 30% 40,500
    超过 500,000 元的部分 35% 65,500

    举例: 张大姐饭馆一年辛苦下来,算出来利润是 100,000 元。

    • 前 30,000:30,000 * 5% = 1,500
    • 30,000 - 90,000 (60,000元):60,000 * 10% = 6,000
    • 90,000 - 100,000 (10,000元):10,000 * 20% = 2,000
    • 总税款 = 1,500 + 6,000 + 2,000 = 9,500元 (或者用速算:100,000 * 20% - 10,500 = 20,000 - 10,500 = 9,500元)

    关键点: 成本费用发票齐全,利润才能算得低,税才能少交,如果张大姐很多成本没发票,税务局不认可,那她的“利润”就会被调高,税就得多交!

  • 核定征收:

    1. 核定方式一:定期定额(双定)
      • 税务局直接给你定一个 每月固定税额,核定你每月交增值税及附加 150元,个人所得税 350元,总共每月固定交 500元。不管你这个月是赚是赔,是忙是闲,就交这个数。 像社区里老李头的修鞋摊、王阿姨的早餐车,很多都是这种,超省心,但也可能“旱涝保收”。
    2. 核定方式二:核定应税所得率(最常见)
      • 税务局核定你的 利润率 (应税所得率),比如核定餐饮业利润率 10%。
      • 你需要申报你的 收入总额(开票+不开票)。
      • 计算“利润”: 收入总额 * 应税所得率 = 应纳税所得额。
      • 计算个税:应纳税所得额 * 适用税率 - 速算扣除数 (注意:这里用的税率表和查账征收那个表是一样的!)
      • 或者!更常见的是,税务局为了简化,会直接给一个按收入总额征收的“综合征收率”(也叫附征率),把增值税、附加税、个税等都打包了。 举例(核定所得率): 张大姐被核定应税所得率10%,她一个月总收入8万元。
      • 应纳税所得额 = 80,000 * 10% = 8,000元
      • 个人所得税 = 8,000 * 10% - 1500(速算扣除数)? 等等!通常不是这样算。 实际常见操作(核定征收率/附征率): 税务局直接规定,像张大姐这种规模餐饮,个人所得税附征率是 0.8%。
      • 个人所得税 = 80,000 (收入额) * 0.8% = 640元
      • (这里忽略了增值税及附加的简化计算,实际个体户月收入10万以下通常免增值税,重点看个税差异)

    关键点: 税负与你的“真实利润”脱钩了! 只和你的收入额(或核定的定额)挂钩,就算你这个月一分钱没赚(甚至亏本),只要收入达到标准或者定额在那,税就得交,反过来,如果你赚翻了(实际利润率远高于核定率),你也只需要按核定的低标准交税,占大便宜了!

风险和税务局态度:

  • 查账征收:

    • 风险点:
      • 凭证不足风险: 成本费用没发票白条,税务局不认,利润被调高,补税+罚款+滞纳金!张大姐最怕这个,菜市场买的菜哪有发票啊?
      • 核算不准风险: 账记错了,成本算多了,利润算少了,被查出来也是补税罚款。
      • 隐瞒收入风险: 现金收入不记账?现在大数据很厉害(比如比对你的POS流水、外卖平台数据、甚至同区域类似店铺数据),查到就是偷税,后果严重!
    • 税务局态度: 默认你能提供真实完整的账目凭证,查账时更关注你的成本费用真实性、合理性,收入是否全部申报,对合规性要求高,监管更严格。
  • 核定征收:

    • 风险点:
      • 超额不报风险: 这是最大的坑!比如税务局给你核定的月经营额是7万,你这个月实际干了10万,但你以为核定就是固定交那么多,只按7万申报或者干脆不申报超出的3万。这不行! 超过核定定额或幅度(通常是20%-30%),你必须主动、据实申报!不申报就是偷税,张大姐生意突然火爆的那个月,如果没申报超额部分,就可能被秋后算账。
      • 开票额超过核定风险: 你领发票开票的金额,如果持续、大幅超过税务局给你核定的经营额,税务局就会怀疑你隐瞒收入,很可能让你“升级”到查账征收,并补缴税款。
      • 核定基础不实风险: 申请核定时,隐瞒了真实面积、设备、雇佣人数等信息,导致定额偏低,被税务局后续核查发现,会被调整定额并可能追缴。
    • 税务局态度: 主要监控你的开票情况是否超过核定标准,只要你开票额和申报的收入额(如果要求申报)在核定的范围内,一般不会深究你的成本,相对省心,但对“超额”行为监管严格

到底哪种更“省税”?—— 没有标准答案,看你的“底牌”!

  • 如果你的真实利润率 << 税务局核定的行业利润率: 果断选 查账征收!你能用大量的合法成本费用凭证把真实利润做低,税负会比核定征收低得多。(比如真实利润5%,核定率15%,查账明显划算)
  • 如果你的真实利润率 >> 税务局核定的行业利润率: 死守 核定征收!按核定的低利润率交税,占大便宜了。(比如真实利润40%,核定率10%,核定太香了)
  • 如果你的真实利润率 ≈ 税务局核定的行业利润率: 两者税负可能差不多,这时考虑管理成本:怕麻烦、难取得票就选核定;能规范管理、想长远发展、或成本票多的可以选查账。
  • 如果你规模小、收入低微、极度不规范: 核定征收(特别是定额) 几乎是唯一可行的选择,管理成本最低。

重要提醒: 选择权不完全在你手里! 税务局有最终决定权,根据你的规模、核算能力、是否达到建账标准(国家有明文规定年收入多少、请多少人等标准)等因素,税务局会判断你是该查账还是核定,你能申请,但批不批是税务局说了算,张大姐收到通知要改为查账,很可能就是因为她的小饭馆规模达到了必须建账查账的标准了。


张大姐(和各位老板)该怎么办?

  1. 摸清自己的“底牌”:

    • 估算一下自己生意的 平均真实利润率 大概是多少?(收入 - 实实在在花出去的成本)/ 收入,不用精确到分,但要有概念。
    • 评估自己的 管理能力:能不能规范记账?能不能尽量要到发票(比如跟固定供货商谈)?
    • 了解 本地政策:去税务局网站查或直接问专管员,你所在行业常用的核定利润率是多少?个体户建账标准(收入、人数)是什么?本地常用的个税附征率是多少?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差异很大!
  2. 主动沟通,合法申请:

    • 如果觉得自己符合核定征收条件且对自己有利(特别是初期规模小、难以建账时),主动向税务局提交《核定征收申请表》,提供经营面积、设备、人数、预估收入等信息,申请核定。
    • 如果被通知要改为查账征收,但觉得实在困难(成本确实无法取得发票),可以尝试与专管员沟通,说明实际困难,看是否有其他核定方式(如定率)的可能,或者寻求辅导期,但达到建账标准是硬性要求的话,很难改变。
  3. 严守红线:

    • 核定征收下: 务必!务必! 关注核定的经营额(定额)是多少,实际经营额 连续大幅 超过核定额(通常是超过20%-30%),必须主动、及时、据实向税务机关申报所有收入并补缴税款! 别抱侥幸心理,开票金额长期大幅超过核定额,也危险!
    • 查账征收下: 务必!务必! 尽最大努力取得合法有效的成本费用凭证(发票
个体户查账征收VS核定征收,张大姐开饭馆的税务选择题 个体户查账征收和核定征收的区别 第2张
微信号:15137101602
专业税筹师定制税务筹划方案!
复制微信号
智小账专业税筹团队,专注税收筹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