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户核定征收怎么核定?手把手教你操作,这些坑千万别踩!

老张在小区门口开了家早餐店,起早贪黑,油条炸得金黄酥脆,豆浆磨得香浓可口,生意慢慢红火起来,可每月面对税务局的通知,老张就犯了难:收入零零散散,成本油盐酱醋,这账到底该怎么算?该交多少税? 隔壁五金店的李老板神秘一笑:“去申请核定征收啊!税务局帮你‘估个数’,省心!”老张听得心动,可这“核定征收”到底怎么个核定法?咱就掰开揉碎了,把个体户核定征收的核定的门道,给你讲得明明白白!

先搞懂:税务局为啥要给你“估个数”(核定征收)?

想象一下,你开个小店,每天收的是现金、扫码支付的零钱,买菜买原料也没几张正经发票,月底让你算清楚赚了多少钱,减去花了多少钱,再按这个利润去交税?太难了! 税务局也明白这个现实困难,对于像老张这样:

  • 账本不全难以准确核算成本、费用的;
  • 规模不大,收入支出都比较简单清晰的;
  • 符合税法规定的其他情形。

税务局就会祭出“核定征收”这个大招,简单说,就是税务局根据你行业的特点、地段、规模等信息,“估算”出一个你大概能赚多少钱(应纳税所得额),或者直接“估算”你一个月/季度该交多少税(定额),你就按这个“估算数”来交税。

想核定?准备工作得做扎实!

个体户核定征收怎么核定?手把手教你操作,这些坑千万别踩! 个体户核定征收怎么核定 第1张

别以为申请核定就是填张表那么简单。前期准备不到位,很可能白跑一趟,甚至核出来税负反而更高!

  1. 证照齐全,身份清晰:

    • 你的《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正副本得在手吧?
    • 经营者的身份证原件复印件准备好。
    • 如果是租的店面,房屋租赁合同(或产权证明) 是证明你经营场所的关键!税务局可能会实地核查,别弄个虚假地址。
    • 刻了公章、发票章的也带上(虽然核定户通常不开票或开票额受限,但章是身份象征)。
  2. 摸清“行情”,心中有数:

    • 你是干啥的? 餐饮?零售?修理修配?服务?不同行业,核定的“尺度”可大不一样!餐饮的利润率普遍比小卖部高,核定的税自然也可能多点,提前了解下本地同行业、同规模店铺大概的情况(别直接问人家交多少税,问问生意流水、大概利润)。
    • 你在哪儿干? 市中心黄金地段 VS 偏僻小巷子,客流量天差地别,税务局评估你收入潜力时,地理位置绝对是重要参考项!想想你的店门口每天经过多少人?
    • 你有多大“排场”? 雇了几个伙计?店面几个平方?摆了几张桌子?放了多少货?这些硬件设施是评估你经营规模最直观的证据,雇了3个人和夫妻店,核定的基数能一样吗?
  3. “证据”链要闭环:

    • 采购原材料、商品的单据(哪怕是小票、收据),能收集尽量收集。虽然核定不主要看你的实际成本,但这些单据能侧面证明你的经营真实性和规模。 老张每月光面粉就买20袋,那他的包子豆浆销量能小吗?
    • 水电费单据、租金支付凭证(如果是转账记录更好),这些都是支撑你经营持续性的有力证明。别让税务局觉得你这店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正式申请:关键步骤步步为营

万事俱备,可以去找你的“主管税务机关”(通常是你店铺所在地的税务局分局或所)了。

  1. 领取并填写核心“入场券”:

    • 找到《个人所得税核定征收申请表》(名称可能略有差异,如《定期定额户自行申报(申请变更)纳税定额表》),这张表是核心!务必认真、如实填写。
    • 填写重点轰炸区:
      • 经营者信息: 姓名、身份证号(别写错!)。
      • 经营信息: 店名、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营业执照上有)、详细经营地址(精确到门牌号)、联系电话(保持畅通!)。
      • 核心!核心!核心!行业类别: 选准!是“餐饮业-正餐服务”还是“餐饮业-快餐服务”?是“零售业-日用百货”还是“零售业-食品饮料”?选错了,可能导致参照的核定标准完全不同。
      • 核心!核心!核心!经营项目: 具体卖啥?包子豆浆油条?还是五金配件、水管阀门?写得越具体越好。
      • 关键数据预估: 预计月营业额(或年营业额)、预计月成本费用。 这是税务局核定最重要的参考依据之一!怎么估?
        • 别拍脑袋! 根据前面做的“功课”,结合你的实际经营情况(比如日均客流量、客单价)来算,老张估算:每天卖200个包子(1.5元/个)+100杯豆浆(2元/杯)+其他约100元,日营业额约600元,月营业天数26天,月营业额约15600元,成本(面粉、肉馅、油、豆子、煤气等)按经验占60%,约9360元。(这只是你单方面预估,税务局会结合行业参数调整)。
      • 雇佣情况: 雇了几个人?工资大概多少?这关系到成本费用。
      • 经营面积: 精确到平方米。
      • 申请核定征收的理由: 勾选“不能准确核算成本费用”等符合你情况的选项。
      • 申请核定方式: 通常有“定期定额”(直接定税额)和“核定应税所得率”(定利润率)两种,初次申请一般由税局根据情况定,你也可以在“申请意见”栏表达倾向(申请按定期定额征收”),但最终决定权在税务局。
  2. 递交材料,等待“检阅”:

    • 把填好的申请表,连同前面准备的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身份证复印件、租赁合同复印件等材料,一并交给税务窗口。
    • 税务专管员登场: 材料受理后,通常会转交给负责你片区的税收管理员(专管员)。
    • “实地考察”是常态: 别惊讶,十有八九专管员会来你店里“看看”! 看什么?
      • 核实经营地址是否真实、与登记一致。
      • 实际经营规模、项目是否与申请一致?(你申请写卖包子,结果店里堆满五金件?这不行!)
      • 观察客流情况、经营状况。
      • 可能和你简单聊聊经营情况。
      • 这是关键环节! 热情接待,如实介绍,给专管员留下“规范经营、如实申报”的好印象非常重要!现场环境整洁、经营有序也是加分项。
  3. 税务局的“估价”过程(核定程序): 专管员实地调查后,结合你的申请表信息,会进行综合评估,这个过程可能涉及:

    • 参照“行业参数”: 税务局内部有各行业的平均毛利率、应税所得率等参考标准,比如本地小型餐饮核定应税所得率可能在10%-15%左右。
    • 运用“成本倒推”: 根据你店铺面积、租金、人工、水电等相对固定且可查的成本,倒推你维持经营所需的最低收入水平
    • 横向比较: 参考同地段、同规模、同类型个体户的核定情况。
    • 初步拟定: 专管员会初步拟定一个核定方案(核定月营业额18000元,核定应税所得率12%),并报给上级审批。
  4. “估价单”送达(核定通知书):

    • 审核通过后,税务局会制作《税务事项通知书》(核定定额通知或核定应税所得率通知),这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
    • 送达方式: 可能是你去税务局领取,也可能是电子税务局推送,或者邮寄。务必签收并仔细阅读!
    • 通知书关键信息:
      • 核定的起始时间。
      • 核定的税种(个体户主要涉及个人所得税,可能还有增值税及附加)。
      • 核心核定结果:
        • 若为定期定额(双定户):直接写明每月或每季应缴纳的税额总额是多少。“核定月应纳个人所得税XXX元,月应纳增值税及附加XXX元”。
        • 若为核定应税所得率:写明核定的应税所得率(如12%),以及适用的个人所得税税率表(通常是五级超额累进税率),你需要用 【收入额 × 应税所得率 = 应纳税所得额】 ,再根据税率表计算税额,也可能直接核定月营业额。
      • 申报缴纳期限(通常是季度结束后15日内)。
      • 对核定结果有异议的救济途径(如申请重新核定)。

税是怎么算出来的?举个“栗子”!

假设老张的包子铺最终被税务局核定为:

  • 核定方式: 核定应税所得率
  • 核定月营业额: 16,000 元
  • 核定应税所得率(利润率): 12%
  • 个人所得税税率: 按经营所得五级超额累进税率

老张一个季度(3个月)要交多少税?

  1. 计算季度收入总额: 16,000 元/月 * 3 个月 = 48,000 元
  2. 计算季度应纳税所得额: 48,000 元 * 12% = 5,760 元 (这就是税务局“估算”出老张这个季度大概赚的钱)
  3. 查税率表计算个人所得税:
    • 经营所得税率表:
      • 不超过30,000元的部分,税率5%,速算扣除数0
      • 超过30,000元至90,000元的部分,税率10%,速算扣除数1,500
      • (更高税率此处略,老张所得额用不到)
    • 老张的应纳税所得额是5,760元,在第一档(<30,000元)。
    • 应交个人所得税 = 5,760 元 * 5% - 0 = 288 元
  4. 增值税及附加(小规模纳税人):
    • 季度收入48,000元,未超过小规模纳税人季度30万免税标准(2025年政策),增值税为0。
    • 增值税为0,附加税费(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也为0。
  5. 老张本季度总纳税额 = 个人所得税288元 + 增值税0 + 附加税费0 = 288元。

如果是“定期定额”(双定户): 通知书直接写明月交税XXX元,比如月核定个税100元,增值税及附加50元,则季度总税额 = (100 + 50) * 3 = 450元,更简单直接!

避坑指南:核定后千万别掉以轻心!

核定征收是简化了申报,但不等于万事大吉、可以躺平! 这些雷区千万别踩:

  1. “核定额就是我的保护伞”?——开票红线!

    • 这是最大误区!税务局给你的核定额(营业额),是你申报纳税的底线,不是天花板!
    • 如果你实际经营额超过了核定额,特别是当你需要开具增值税发票时,开票金额会纳入监控!
    • 关键规则:
      • 当你的月开票额 + 不开票收入 > 核定的月营业额时,必须就超过部分据实补税! (通常是下期申报时补报补缴)。
      • 如果你连续几个月开票额都大幅超过核定营业额,税务局很可能会重新评估,调高你的定额!甚至可能认为你已不符合核定条件,要求你转为查账征收!
      • 想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多数地区规定,核定征收个体户开具或申请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时,必须就开票部分所得,按开票金额乘以应税所得率计算个税并缴纳! 相当于这部分的核定优惠就没了,开专票需谨慎!
  2. “核定后就不用记账了”?——经营必备!

    • 虽然核定征收不要求你按复杂会计方法核算精确利润,但国家规定所有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包括个体户)都必须设置账簿!
    • 建账要求: 达到一定标准(如注册资金、销售额等)需建复式账;规模小的可建简易账(收支粘贴簿、进销货登记簿)或使用电子记账软件。
    • 目的: 记录收入、支出、存货情况,方便自己管理经营,也是税务局后续检查、重新核定或转为查账时的重要依据! 老张至少要记清楚每天卖了多少钱(收银记录),每月进了多少货(采购单据留存),房租水电费多少。
  3. “核定了就永远不变了”?——动态调整!

    • 核定结果不是终身制!经营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时(如经营面积扩大、大量增加雇员、更换到更繁华地段、业务量暴增或锐减),你有义务主动向税务局报告!申请重新核定。
    • 税务局也会定期(比如一年或两年)进行重新核定,根据行业变化、经济水平调整等进行复查。
    • 如果被举报或税务稽查发现你实际收入远超核定,不仅会补税,还可能面临滞纳金甚至罚款。
  4. “按期零申报就行”?——停业要报备!

    • 即使核定后每月/季税额固定,也必须按期(通常是季度)在电子税务局或大厅进行“纳税申报”,即使税额是0(比如享受增值税免税时)。
    • 如果遇到特殊情况(如装修、回家探亲)需要暂停经营,必须提前向税务局办理“停业登记”! 否则,核定的税在停业期间也照样要交!复业时也要办手续,别以为关门就不用管了。

核定之后:轻松上路不等于撒手不管

成功核定,就像是给你的小店税务装了个“自动巡航”,但老司机都懂,定速巡航也得时刻关注路况:

  • 把《核定通知书》当宝贝收好! 这是你纳税的依据,后续查询、应对检查都靠它,最好拍照或扫描存电子档。
  • 养成按时申报的好习惯! 现在电子税务局很方便,手机上点点就能完成季度申报缴款。逾期有滞纳金,甚至影响信用! 设个手机提醒。
  • 经营数据心中有本账! 流水、主要支出单据、房租水电凭证,分门别类收好。既是为了经营分析,也是应对可能变化的底气。 老张用一个笔记本记每日收入,一个文件夹放每月大额支出票。
  • 关注政策变化! 国家对小微、个体的税收优惠(如增值税起征点、所得税减半征收)时常更新,多留意税务公众号、官网消息,别错过该享的红利,比如2025年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3%减按1%的政策。
  • 与专管员保持良好沟通! 经营地址、电话变更了?遇到经营困难?主动联系报备,规范的沟通能避免很多后续麻烦。

核定征收,本质是税务部门对小微个体的一份体谅,用相对简单的方式,在“应收尽收”和“便利纳税人”之间找到平衡点。它是一份信任,也是一份责任。

老张的包子铺,最终核定了每月15000元的营业额,12%的应税所得率,他小心经营,把每日收入记好,大额采购的收据都留着,开票也控制在核定额度内,每个季度,他在手机上花几分钟完成申报,缴纳300元左右的个税,钱不多,心里却踏实得很,他把省下的算账

个体户核定征收怎么核定?手把手教你操作,这些坑千万别踩! 个体户核定征收怎么核定 第2张
微信号:15137101602
专业税筹师定制税务筹划方案!
复制微信号
智小账专业税筹团队,专注税收筹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