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户核定征收怎么核定?手把手教你搞定税事,省心又省力!
从申请到开票,一文读懂不踩坑!**
老张在小区门口开了家包子铺,生意红火,每天热气腾腾,可一到报税季,他就开始挠头:“我这小本生意,每天卖多少包子、用多少面粉、付多少水电煤,哪记得那么清楚啊?税务局要我提供完整账本,这不是难为我吗?” 隔壁开文具店的李姐听了,一拍大腿:“老张,你傻呀!去申请‘核定征收’啊!税务局会根据你铺子的大概情况,直接给你定个税,不用天天记账算得头晕眼花!”
这“核定征收”四个字,听着挺专业,但对千千万万像老张、李姐这样的个体户老板来说,简直就是“不会做账星人”的救命稻草! 咱们就抛开那些晦涩难懂的术语,用最接地气的话,把“个体户核定征收”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彻底讲明白——到底怎么申请?需要啥材料?税务局会咋给你“定税”?定完税之后又该咋办?手把手教你搞定,让你明明白白交税,踏踏实实挣钱!
啥是个体户核定征收?为啥说它是“懒人福音”?
简单说,核定征收就是税务局看你个体户规模小、账算不清(或者懒得算),直接根据你行业特点、地段、面积、设备、大概的经营情况,给你“估”一个收入或者利润,然后按这个“估”的数来征税。 省去了你自己建账、算成本、算利润的麻烦。

为啥说它是福音?
- 省事! 不用天天记账、贴发票、算成本,省下大把时间和精力专心搞经营。
- 省心! 避免了自己账算不清、算不准带来的税务风险,税务局给你核定了,只要你没大变化,就按这个数交,心里有底。
- 门槛低! 特别适合刚起步、规模小、请不起专业会计的个体户。
划重点: 核定征收不是“免税”,也不是“想定多少定多少”,更不是“可以偷税漏税”!它是国家为了减轻小规模纳税人负担、简化征管而设置的一种合法的征税方式,千万别把它和“偷税”划等号!
怎么申请核定征收?手把手教你走流程
想享受这个“懒人福利”,可不是坐在家里等来的,得主动去税务局申请!流程其实不复杂,跟着这几步走:
第一步:摸清“家底”,准备材料(关键!) 去税务局之前,先把下面这些“家伙什儿”准备好,缺一不可:
- 营业执照副本原件及复印件: 证明你是合法经营的个体户。
- 经营者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证明你是谁。
- 公章(如果刻了的话): 很多表格要盖章。
- 经营场所证明材料(非常重要!):
- 如果是自己的房子:房产证复印件。
- 如果是租的房子:租赁合同复印件(重点!) 和房东的房产证复印件(或者能证明产权的文件)。
- (部分行业可能需要)特种行业许可证复印件: 比如开餐饮的要食品经营许可证,开旅馆的要特种行业许可证等。
- (部分税务局可能要求)近期主要的购销合同、费用单据复印件: 证明你确实在经营,有个大概的经营规模概念。
- 填写好的《个体工商户定额(核定)征收申请审批表》或类似表格: 这个表税务局现场有,去了再填也行,但提前了解下内容更好。
老张的教训: 老张第一次去,只带了营业执照和身份证,结果因为没带租赁合同,白跑一趟!税务局要看场地证明,主要是为了确认你的经营地点和规模(地段好坏、面积大小都影响核定结果)。
第二步:如实填报经营情况(别吹牛也别太谦虚) 拿到申请表格后,核心就是填好“经营情况”这一块,税务局主要关心这些:
- 主要经营项目: 卖包子?修电脑?做美容?写清楚。
- 经营场所面积: 铺面有多大?精确到平方米。
- 雇佣员工人数: 就你自己干?还是请了帮手?
- 主要设备情况: 有几台机器?价值大概多少?(比如包子铺的和面机、蒸笼;理发店的椅子和镜子)
- 预计月/年经营收入: 这个最难估!关键点来了:
- 别想着钻空子往低了报! 税管员不是吃素的,他们心里有杆秤,会根据地段、行业平均水平、你报的面积设备等信息综合判断,报得太低,显得不真实,反而可能被要求查账或者给你核得更高!
- 也别为了显得生意好往高了报。 报高了,核定的税可能就高,吃亏的是自己。
- 怎么估? 回忆一下开业以来生意最好、中等、最差时大概每天/每月能收多少钱,取个相对合理的中间值,比如老张,生意好时一天卖800块,差时卖300块,平时大概500块,那月收入就估15000元左右。简单估算下大概的成本费用(房租、水电、原材料等),让税管员知道你是有依据的。
- 成本费用情况(简单估算): 每月房租多少?水电大概多少?主要原材料进货大概花多少钱?不用精确到分,给个合理范围。
李姐的经验: “我当时填预计收入,就按每天平均卖货的钱,乘以30天,再扣掉淡旺季影响,稍微保守点报的,跟税管员也聊了聊我这地段人流、旁边店的情况,他感觉我报得挺实在。”
第三步:耐心等待税务人员“考察”与核定(核心环节) 交完材料,别以为就完事了,税务局(通常是税收管理员)会进行核实,方式可能包括:
- 实地核查: 最常见!税管员会亲自到你的经营场所“看一看”,看什么?
- 场地是否真实存在?和申报地址一致吗?
- 经营面积有多大?目测一下。
- 经营项目是否属实?(看看你在卖啥、干啥)
- 设备情况是否和申报一致?(有几台机器?新旧程度?)
- 初步判断你的经营规模、人流量、生意好坏。
- 行业比对: 税管员心里有本账,知道同地段、同行业、类似规模的店大概是什么收入水平。
- 信息采集: 可能会询问你周边商户、物业或者利用其他信息辅助判断。
核定方式主要有两种:
- 定期定额征收(最常见):
- 核什么? 直接核定你每个月/季度/年应该交多少税(一个固定金额)。
- 怎么定? 税管员综合考察信息、你申报的情况、行业参数,直接拍板一个固定税额,比如核定老张包子铺每月增值税500元,个人所得税300元,加起来每月固定交800元。
- 优点: 超级省心!每个月就按固定数交,雷打不动。
- 缺点: 如果生意突然爆火或者极其惨淡,税负可能不太匹配实际,不过一般核定了,一年内不太会变。
- 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
- 核什么? 核定你所在行业的利润率(应税所得率)。
- 怎么算税? 你每个月需要申报开票收入+不开票收入(所有收入),税务局用你的总收入 × 核定的应税所得率 = 你的“应纳税所得额”(相当于利润),再用这个“利润” × 对应的个人所得税税率 - 速算扣除数 = 你要交的个人所得税,增值税另算。
- 举例: 税务局核定李姐文具店的应税所得率是10%,某月李姐所有收入(含现金和开票)是2万元,那么她的“应纳税所得额” = 20,000 × 10% = 2,000元,假设适用个税税率是5%,那她这个月个人所得税 = 2,000 × 5% = 100元。
- 优点: 税负和收入挂钩更紧密,收入高时税多点,收入低时税少点。
- 缺点: 需要按期申报收入总额,比定期定额稍麻烦一点,但远比自己建账简单。
税务局依据啥来“估”?
- 地段: 黄金商圈和偏僻小巷的店,收入能一样吗?
- 面积: 50平米大店和5平米小铺,规模不同。
- 设备: 高级设备和简陋工具,反映投入和产能。
- 行业: 餐饮、零售、服务,利润率差异很大。
- 雇佣人数: 人多通常意味着业务量大。
- 你申报的情况: 你自己说的也是重要参考(所以别乱报)。
- 历史数据(如果有): 比如你之前查账征收过,有数据参考。
- 同行业同规模参数: 税务局内部有参考标准。
第四步:签收《核定(定额)通知书》——你的“交税指南” 核定结果出来后,税务局会制作一份《核定(定额)通知书》或者类似文书。这份文件至关重要!是你交税的唯一合法依据! 上面会清清楚楚写明:
- 核定的是定期定额,还是核定应税所得率?
- 核定的是什么?
- 如果是定期定额:每月/季/年应纳增值税额多少?个人所得税(经营所得)额多少?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附加税费是否一并核入?总额是多少?什么时候交?
- 如果是核定应税所得率:核定的应税所得率是多少?(10%,15%),适用的个人所得税税率表?申报期限是每月还是每季度?
- 核定执行的起始时间(通常是一个季度的开始或者下个月开始)。
- 你的权利和义务(比如对核定有异议可以申请复核等)。
老张的提醒: “拿到那张通知书,一定仔仔细细看三遍!看不懂就问税管员!上面写的交多少钱、什么时候交,就是圣旨!千万别自己瞎琢磨,更别以为没收到通知就不用交!错过了时间,罚款滞纳金等着你!”
第五步:按期、足额申报缴纳税款——做个守法好老板! 拿到通知书,意味着核定征收正式生效,接下来就是按时按点、一分不少地去交税了。
-
定期定额征收:
- 通常按月或季度缴纳。
- 到了征期(一般是每月15日前,或季度结束后的15日前,具体看通知书),即使你当月一分钱没赚,或者税务局没通知你,你也必须去申报缴纳核定的那个固定税额!
- 现在很多地方都支持网上银行、APP(如电子税务局)、第三方支付缴税,非常方便,也可以去税务局大厅刷卡或交现金(越来越少)。
- 核心:固定金额,固定时间,必须交!
-
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
- 通常按月或季度申报缴纳。
- 到了征期,你需要登录电子税务局(或去大厅),填报当期的销售收入总额(包括开票的和没开票的现金收入!)。
- 系统会自动根据你核定的应税所得率、税率,计算出你应该交的个人所得税(经营所得)额。
- 增值税及其附加税费,需要根据你的收入情况单独计算申报(小规模纳税人通常按收入×征收率)。
- 核心:按期申报总收入,系统自动算税,按计算结果交!
核定征收后,千万别踩这些坑!
核定征收省心,但也不是完全“躺平”,这些雷区一定要避开:
-
发票管理不能松!
- 能开票就要开! 客人索要发票,必须依法提供,核定征收不代表你可以不开发票!
- 领用的发票要管好! 税务局给你核定了发票用量,要按规定领用、开具、保管,别虚开、别买卖发票!
- 开票金额可能影响核定! 虽然核定征收主要看你申报的总收入(含未开票),但如果你的开票金额长期、大幅度超过当初核定时申报的收入水平,税务局很可能会觉得你当初申报不实或者经营规模扩大了,触发重新核定程序,可能给你调高税额!
-
“不开票收入”必须申报!(核定应税所得率尤其注意!)
- 这是最容易忽略、也最容易导致偷税的点!很多个体户老板觉得,顾客不要票,这钱进了自己口袋,税务局不知道,就不用申报了。
- 大错特错! 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要求你申报的是全部销售收入,不管开没开发票!税管员不是傻子,他们会通过你的开票情况、行业特点、经营规模等,评估你申报的总收入是否合理,长期申报收入明显偏低,会引起预警,轻则让你补税罚款,重则可能取消你的核定征收资格,让你建账查账征收,那麻烦就大了!
- 老张的秘诀: “我专门弄了个小本子,每天打烊前,数数今天收了多少现金(不开票的),加上开票系统里的金额,记下来,月底一加总,就是这个月的总收入,申报时心里不慌。”
-
经营情况发生“大变化”,必须及时报告! 核定不是一劳永逸,如果发生了以下实质性、持续性的变化,一定要主动、及时去税务局报告,申请重新核定:
- 经营场所搬迁(尤其搬到更好或更差的地段)。
- 经营面积显著增加或减少。
- 主要经营项目改变(比如从卖包子改成开火锅店)。
- 大量增加或减少设备投入。
- 雇佣人数显著变化。
- 生意规模发生重大变化(比如突然爆火或者极其惨淡)。
- 国家税收政策有重大调整。
- 被举报且查实核定不实。
- 税务局主动发起(比如行业统一调整、纳税评估发现问题)。
李姐的忠告: “我隔壁店扩大门面重新装修了,生意好了很多,但他没去税务局说,结果第二年税务局例行核查发现,直接让他补了上一年的税,还罚了款!亏大了!有变化一定要主动说,别等税务局找上门!”
-
《核定通知书》要妥善保管! 这是你的“护身符”和“交税指南”,务必放好,丢了赶紧去税务局补办。
-
按时申报,一分不少! 无论生意好坏,到了征期,该申报申报,该缴税缴税,拖延和少缴,罚款和滞纳金可比税款本身高得多,还会影响信用。
核定征收的利与弊(客观看待)
优点(再强调一遍):
- 大大简化会计核算: 无需专业会计,省时省力省钱。
- 降低涉税风险: 由税务局核定,避免账务混乱导致的税务处罚。
- 税负相对稳定可控: 定期定额尤其明显,便于资金安排。
- 适合小型、微利、核算能力弱的个体户。
缺点(也要心里有数):
- 税负可能与实际经营不完全匹配: 定期定额下,生意好时可能“占便宜”,生意差时就“吃亏”;核定应税所得率下,核定的利润率未必完全符合个体实际。
- 可能低估发展潜力: 如果生意越做越大,核定的税额可能偏低,存在被稽查补税的风险(所以大变化要报告)。
- 发票管理要求依然存在: 不是不管发票了。
- 失去部分税收优惠的灵活性: 一些基于利润的优惠政策,核定征收下可能无法精准享受。
一句话总结: 核定征收是简化、可行、合法的征收方式,特别适合广大核算能力有限的个体户,但它不是“避税港”,该交的税一分不能少,该守的规矩一样要守。

专业税筹师定制税务筹划方案!
复制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