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户节税秘籍,手把手教你搞定核定征收,省钱又省心!

老王在小区门口经营一家早餐铺子好几年了,油条炸得金黄酥脆,豆浆也香浓可口,最近他常跟我叹气:“唉,这生意看着红火,可月底一算账,钱呢?税钱交多少合适?人家总说什么‘查账征收’、‘核定征收’,我这脑袋瓜子嗡嗡的,账本记得自己都糊涂,真怕哪天税务找上门说不清楚!”老王紧锁着眉头,一脸愁容。

别担心,老王!如果你觉得记账像理一团乱麻,搞不清到底赚了多少、该交多少税,那“核定征收”可能就是税务部门给你量身定做的“省心模式”。 它就像买菜时老板不用秤,直接估摸着给你报个价一样,税务局根据你生意的大致情况,直接给你“估”一个税,简单明了!


啥是个体户核定征收?税务局为啥要给你“估价”?

简单说,核定征收就是税务局看你个体户账算不清楚,或者算清楚了但可能算不准(比如凭证不全、成本费用算得稀里糊涂),干脆不看你那本“糊涂账”了,直接根据你生意的大致规模、地段、行业特点等信息,给你“拍”一个合理的纳税额或者税率。 你以后就按这个“估价”来交税,省去了复杂记账、算税的麻烦。

那税务局为啥要给你这个“方便”呢?主要看你是不是符合这些情况:

  1. “账?那是啥?”—— 压根没建账: 很多小本经营的个体户,每天忙着进货、卖货、招呼客人,根本没时间也没精力去搞一套完整的会计账簿,建账就像让小学生解高数题,太难了!
  2. “账本像天书”—— 账建了但乱糟糟: 有的老板倒是记了账,可记得东一笔西一笔,进货单随手塞,成本费用分不清,收入支出混一起,这账本拿给谁看,都像看天书,税务局想查清楚,得费老鼻子劲。
  3. “成本?说不清道不明”—— 成本费用算不准: 特别是一些行业,成本很难精确计算,比如老王开早餐店,面粉、油、调料用了多少?水电煤气费多少是经营用的?多少是家里用的?掰扯不清。
  4. “拖延症晚期”—— 不按时报税或申报明显不准: 税务局让你报税,你总是拖拖拉拉,或者报上来的数字明显不合理(比如月入十万,成本报了九万九,一看就不靠谱),税务局觉得你这账信不过。
  5. “收入像个谜”—— 收入凭证少得可怜: 像老王这样的小店,很多顾客都是现金支付或者扫码支付给个人,能拿出来的正规收入凭证(发票啥的)很少,税务局很难核实你真实的收入到底有多少。

这就好比去菜市场买菜:

  • 查账征收: 就像你每买一样菜,都让老板用电子秤精确称重,按重量和单价算钱(需要精确的账簿和凭证)。
  • 核定征收: 就像你跟老板说:“老板,给我来20块钱的青菜!”老板看菜摊子,估摸着抓一把,差不多值20块就给你了(税务局根据经验“估”个税)。

核定征收有哪些“款式”?哪种适合你?

个体户节税秘籍,手把手教你搞定核定征收,省钱又省心! 个体工商户怎么核定征收 第1张

税务局给你“估价”收税,也不是随便估的,主要有三种“款式”:

  1. “一口价”包月/包季/包年:定期定额征收

    • 这是最常见、最省心的! 尤其适合老王这种收入比较稳定、规模小的个体户(比如小餐馆、便利店、理发店、修理铺等)。
    • 怎么“估”? 税务局会考察你的经营面积、地段好坏、雇佣了几个人、用了几台机器设备、大概能卖多少东西(耗电量、用水量也能参考),再结合同地段、同行业其他店的情况,直接给你定死一个“月应纳税额”或者“季度应纳税额”。
    • 怎么交税? 超级简单!到了规定时间(通常是季度结束后的15天内),你就按税务局给你定的那个固定金额去交税就行了,比如核定你每月交500块税,那你每个季度就固定交1500块。只要你的实际开票额(或者税务局掌握的实际经营额)不超过这个核定金额的20%(比如不超过核定额的1.2倍),你就一直按这个固定额交!
    • 老王乐了:“这个好!像交房租一样固定!”
  2. “按收入比例抽成”: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

    • 适合谁? 规模稍微大一点,或者收入波动比较大,但成本费用还是算不太清的个体户,比如搞批发的、做简单加工的、或者某些提供服务的(比如设计工作室、咨询)。
    • 怎么“估”? 税务局不看你具体成本花了多少,而是根据你所属的行业,直接规定一个“利润率”(这个叫应税所得率)。 税务局规定零售行业的应税所得率是10%。
    • 怎么算税?
      1. 你先算出一个季度总共开了多少发票(或者税务局认定的总收入)。
      2. 用总收入 × 应税所得率 = 算出来你“估”的利润(应纳税所得额),比如你一个季度收入10万,应税所得率10%,那估出来的利润就是1万块。
      3. 用这个“估”出来的利润 × 对应的个人所得税税率 - 速算扣除数 = 你要交的税。
    • 关键点:税交多少,直接跟你开票额(收入额)挂钩了!收入高,税就多;收入低,税就少,比定期定额更灵活点。
  3. “一口价”买断应纳税额:核定应纳税额

    • 这个比较少见。 通常是税务局觉得你这种情况,用前面两种方法都不太合适,或者你有特殊原因(比如账确实乱得没法看,但经营规模又摆在那里),就直接给你定一个总的应纳税额。
    • 怎么交? 你就按税务局通知你的那个金额交税就行,这个金额可能是针对某一段时间的,也可能是以后都按这个来(直到重新核定)。

哪种最适合你?

  • 小店、收入稳、怕麻烦 → 首选“定期定额”! 像老王这种早餐店,用这个最省心。
  • 规模稍大、收入有波动、成本难搞清 → 考虑“核定应税所得率”。 比如开了个小服装加工坊。
  • 特殊情况 → 看税务局给你定“核定应纳税额”。

实操手册:个体户怎么申请“核定征收”?(一步步来)

知道了好处和类型,老王最关心的是:“那我具体该咋办呢?”别急,流程来了:

  1. “办身份证”:先得有营业执照! 这是最基本的前提,如果你连个体户营业执照都没办,先去市场监督管理局(或线上)把执照办下来。

  2. “税务报到”:不做“黑户”

    • 拿到营业执照后,30天内! 务必带上执照副本原件复印件、老板身份证原件复印件、经营地址的证明(租房合同或房产证复印件),去你店所在的区/县税务局办税服务厅。
    • 办什么? 办理“税务登记”(也叫“信息确认”或“新办纳税人套餐”),这一步是告诉税务局:“我老王,开张了!在XX路卖早餐!”
    • 关键一步: 在填写税务登记信息时,或者跟税务工作人员沟通时,明确表达你想申请核定征收的意愿! 特别是要说明你符合核定征收的条件(比如规模小、没能力建账、成本算不清等),这是你申请核定征收的起点!
  3. “填申请表”:正式提出你的“估价”请求

    • 税务局通常会让你填写一份《个体工商户定期定额纳税申报表》或《核定征收申请表》(名称可能各地略有不同)。这是正式申请核定征收的书面文件!
    • 填表要点:
      • 如实填写! 经营项目、预计月销售额(这个很重要!别为了少交税往少了瞎填,也别为了面子往大了吹)、经营面积、雇佣人数、设备情况等核心信息必须真实,老王得想想,铺子大概多大?就夫妻俩?几个灶台?
      • 申请理由写清楚: 经营规模小,难以设置专业账簿”、“经营成本主要为食材消耗,难以取得全部合法有效凭证进行准确核算”等,用大白话说明白你为什么需要核定。
      • 选择你想要的核定方式: 通常申请表上会让你勾选申请定期定额还是核定应税所得率,老王这种情况,勾选“定期定额”最合适。
  4. “接受考察”:税务局要“看场子”

    • 你提交申请表后,税务局不会只听你一面之词。税务人员(通常是税收管理员)会上门进行实地核查!
    • 核查啥? 就是看你申请表填的是不是真的,看看你的店开在哪?有多大面积?人流量如何?有几张桌子?几个员工?用了什么设备?初步判断你的生意大概能做多大,老王得把铺子收拾利索点,实话实说就行。
    • 这是核定是否成功、核定额多少的关键一步! 印象分很重要。
  5. “等待估价单”:税务局内部“议价”

    • 管理员看完回去后,会把核查情况和你的申请表,交给税务局内部一个叫“定额评议小组”的组织(一般由不同部门的税务人员组成)。
    • 这个小组会根据:
      • 你的实地核查情况;
      • 你同一条街、同一行业其他店核定情况;
      • 行业平均利润水平;
      • 你自报的销售额(参考);
      • 当地统一的核定标准或参数... 进行集体讨论,拍板”给你定一个核定额(月应纳税额)或者核定一个应税所得率。 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一点时间(几天到一两周不等)。
  6. “签收确认”:拿到你的“定价通知”

    • 核定结果出来后,税务局会制作一份《核定(定期定额)通知书》或者《核定征收通知书》。
    • 你会收到这份通知! 可能是邮寄给你,也可能是通知你去税务局领取,现在很多地方也支持电子税务局查看下载。老王,一定要仔细看这份通知书! 上面会清清楚楚写明:
      • 给你核定的方式(定期定额?应税所得率?)
      • 核定的关键数值(比如月核定经营额XXX元,月应纳税额XXX元;或者应税所得率X%)
      • 执行起始时间(从哪个月开始按这个交)
      • 申报缴纳期限(比如季度结束后15日内)
      • 最重要的:你的开票限额!(通常规定你的实际开票额不能超过核定经营额的20%,否则可能被要求补税甚至转查账征收)
  7. “按时交钱”:按通知乖乖缴税

    • 拿到“定价通知”后,你就有了明确的交税依据。
    • 定期定额: 到了规定时间(通常是季度结束次月15号前),不管你这个季度生意是特别好还是特别差,都按通知书上那个固定税额去交(通过电子税务局、银行、或者去大厅)。
    • 核定应税所得率: 季度结束后,你需要自己(或找记账的)算一下你这个季度的总收入(主要是开票额),总收入 × 应税所得率 = 估算利润,再用估算利润 × 税率 - 速算扣除数 = 要交的税,同样在15号前申报缴纳。
    • 核定应纳税额: 按通知书上定的金额和时间交。

重要提醒:

  • 这个“估价”不是永久牌! 一般有效期为1-3年(看各地规定),到期前税务局会通知你是否需要重新核定(如果经营变化大,可能重新核;变化不大,可能续期),你自己经营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比如面积扩大一倍、生意明显暴涨),也得主动及时报告税务局申请重新核定!别等税务局找上门。
  • “开票红线”不能踩! 定期定额户,千万记住你的开票额(包括税务局掌握的实际经营额)不能超过核定经营额的20%(1.2倍)!超过了,税务局很可能让你按超过的部分补税,甚至直接取消你的核定资格,让你以后按查账征收(那就要建账了)!老王开发票(或者平台流水)得悠着点,别超限。

用好核定征收,这些“雷区”别踩!

核定征收省心,但不是“免死金牌”,老王,这些坑一定要避开:

  1. “发票随意开?不行!”—— 开票额超限是大忌! 上面强调了无数遍,定期定额户超20%是“高危动作”!轻则补税,重则取消资格。务必监控好自己的开票情况! 特别是现在很多顾客要求开发票,或者平台经营流水就是收入证明。

  2. “生意做大了还藏着掖着?”—— 经营变化要报告! 如果老王租了更大的铺面,多雇了两个人,或者明显感觉月入翻倍了,还按原来核定的500块交税,税务局核查时肯定会发现,到时候补税罚款少不了。经营规模、地址、人数等有重大变化,主动去税务局申请重新核定! 这是保护自己。

  3. “核定=不用记账了?”—— 错!基本收支流水得有! 虽然核定征收不要求你像查账征收那样做复杂的账,但基本的收支记录还是要有的! 比如每天的营业额大概多少(收银机记录、微信支付宝账单)、主要的进货支出(供货商的收据、转账记录),这既是自己经营管理的需要,万一税务局有疑问(比如怀疑你开票超限了),你也能拿出点东西来说明情况,避免被“一刀切”处罚,老王可以用个本子简单记,或者就用手机记账软件。

  4. “核定通知当废纸?”—— 通知内容要牢记! 税务局发的《核定通知书》务必收好!上面写的核定额、应税所得率、执行时间、申报期限、开票限额,就是你缴税的“法律依据”,自己心里要有数,别稀里糊涂。

  5. “核定=不用报税了?”—— 大错特错! 核定征收只是简化了计税方式,该申报的时候还是得申报! 定期定额户通常由税务局在后台批量生成申报数据,你按生成的金额缴纳就行(但也需要确认一下),核定应税所得率户,需要你自己在电子税务局填写收入额,系统自动计算税额,你再缴纳。不按时申报缴纳,照样有滞纳金甚至罚款!


核定征收 vs 查账征收:哪个才是你的“真命天子”?

给老王们一个清晰对比,看看哪个更适合自己:

特点 核定征收 (定期定额为主) 查账征收
适合对象 规模小、收入稳定、无建账能力/成本核算难的个体户 规模较大、财务制度健全、能准确核算的个体户/企业
计税依据 税务局核定经营额/应纳税额 或 收入×核定所得率 实际收入 - 实际成本费用 = 真实利润
记账要求 低! 基本收支流水即可 高! 需建立规范账簿、凭证齐全、按时记账报税
税务成本 低! 省去专业记账费用 高! 通常需聘请会计或代账公司
税负确定性 高! 定期定额下税额固定 浮动! 利润高税高,利润低税
个体户节税秘籍,手把手教你搞定核定征收,省钱又省心! 个体工商户怎么核定征收 第2张
微信号:15137101602
专业税筹师定制税务筹划方案!
复制微信号
智小账专业税筹团队,专注税收筹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