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户必看!核定征收到底怎么算?手把手教你省钱又省心
“王老板,你这个月流水十几万,税怎么才交几百块?是不是有啥门道?”隔壁开面馆的老李凑过来,压低声音问我。
我笑着摇摇头:“哪有什么门道,老老实实‘核定征收’呗!税务给算好的‘套餐’,不用天天扒拉算盘对账,省心!”
像老李这样摸不着头脑的个体户朋友真不少。核定征收,这个税务局给咱个体户“量身定做”的征税方式,到底藏着什么省心省钱的秘密?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聊透它!
个体户交税,为啥会有“核定”这回事?
想象一下,你开个小吃摊,每天起早贪黑,锅碗瓢盆叮当响,月底一算,油盐酱醋花了多少?煤气用了多少钱?哪些算成本,哪些不算?头都大了!更别提那些刚起步、账本都理不顺的新手老板了。

税务局也明白个体户的难处:
- 账太难查: 很多生意现金交易多,凭证不全,成本费用像笔“糊涂账”。
- 规模实在小: 雇不起专业会计,自己记账费时费力还可能出错。
- 征税要效率: 全国那么多个体户,税务局也得考虑征收成本啊!
“核定征收”应运而生。简单说,就是税务局根据你生意的大致情况(行业、地段、规模),直接“拍板”一个数或者一个比例,作为你计算所得税的基础。 你按这个“标准答案”交税就行,不用事无巨细地提供所有成本发票!这就像税务局给你发了个“税务套餐”,不用自己点菜算钱。
税务局的“拍板”方式,主要有这三种!
可别以为“核定”就是随便定个数!这里面学问大着呢,常见的有三种“套餐”:
-
“包干价”套餐 - 定期定额征收
- 咋操作? 税务局直接给你定好每个月或每个季度固定交多少钱的税,街角王阿姨的早餐店,核定每月个人所得税300元,不管这个月实际赚了5000还是8000,就交这300块!
- 适合谁? 规模特别小、收入特别稳定、几乎没啥波动的生意,比如社区便利店、小修理铺、固定摊位。
- 最大优点: 超级省心!到点交固定数额,跟交水电费一样简单。
- 关键点: 这个定额通常包含了增值税及其附加、个税等(如果月销售额很低,增值税可能免了),开票额度也有限制,比如每月开票不能超过3万或10万(各地不同),超过了就可能“升级套餐”或要求查账。
-
“固定提成”套餐 - 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
- 咋操作? 税务局不看你具体成本花了多少,而是根据你的行业特性,直接给你核定一个“利润率”!用你的收入总额乘以这个核定利润率,就算出你的“利润”(应纳税所得额),再按对应的个税税率交钱。
- 计算公式: 应纳税额 = 收入总额 × 核定应税所得率 × 适用税率 - 速算扣除数
- 举个实在例子:
- 小李开了家奶茶店(属于餐饮业),税务局核定应税所得率是10%。
- 这个季度,小李总共卖了15万元的奶茶(收入总额)。
- 税务局认定的“利润” = 150,000元 × 10% = 15,000元。
- 这15,000元按“经营所得”的税率表交个税(假设税率10%,速算扣除数1500):15,000 × 10% - 1,500 = 0元!(这里体现税率表的阶梯计算,实际可能更低或有税)。
- 适合谁? 这是最常见、适用最广的核定方式!餐饮、零售、服务、小型加工、工作室(设计、咨询)等等行业普遍适用,只要成本不好算或不愿算,收入能可靠计量就行。
- 行业差异大: 不同行业利润率天差地别!
- 商贸零售:可能核5%-10%
- 餐饮:可能核8%-15%
- 建筑安装:可能核8%-20%
- 娱乐业:可能核15%-30%
- 咨询服务:可能核10%-25%
- 关键点: 收入总额是关键! 开多少发票(税务代开或自开)+ 所有没开票的现金收入,都得算进去!隐瞒收入是大忌。
-
“保底+浮动”套餐 - 核定征收率征收 (相对少见)
- 咋操作? 税务局直接给你一个综合征收率(比如1.5%),直接用你的收入总额乘以这个征收率,得出的数就是你要交的个税!一步到位。
- 计算公式: 应纳税额 = 收入总额 × 核定征收率
- 举个实在例子: 小张的网店(小百货零售),核定征收率1%,当月销售额8万元,个税 = 80,000 × 1% = 800元。
- 适合谁? 部分地区对某些特定行业或规模的个体户采用,计算最简单粗暴。
- 关键点: 这个征收率相当于把税率和利润率打包了,计算最简便,但灵活性不如第二种。
想享受“核定套餐”?你得这样申请!
核定征收不是自动来的,需要你主动申请(通常是新办户或变更时),税务局审批通过才行:
- 填表申请: 向主管税务局提交《个人所得税核定征收申请表》(名称各地略有差异),表上要填清楚:经营啥?在哪干?多大面积?雇几个人?主要设备有啥?预计能卖多少钱?
- 接受“考察”: 税务管理员可能会实地看看你的店,了解真实经营状况,别紧张,实话实说。
- 等“定方案”: 税务局根据你提供的信息、行业标准、地段繁华度、面积大小等因素,内部讨论确定给你用哪种核定方式(定额?定率?征收率?)以及具体的数值(每月交多少?利润率定多少?征收率多少?)。
- 下“通知书”: 审批通过后,你会收到一份盖红章的《税务事项通知书》(核定个税通知),上面白纸黑字写清楚了你的征收方式、核定额度或比率、执行时间。这是你的“尚方宝剑”,务必保存好!以后就按这个来。
- 按时申报纳税: 就算核定了,该报的税期(一般是季度)还是要按时登录电子税务局做“纳税申报”,系统通常会根据核定信息自动算好税,你确认缴纳就行。
搞核定征收,这些“坑”千万别踩!
核定征收省心,但绝不是“免死金牌”!这几个雷区千万小心:
-
“核定=不用记账”?大错特错!
- 核定的是所得税计算方法,不是免除了你设置账簿的义务! 根据规定,达到一定规模的个体户(比如请了员工、有雇工),还是要按规定设置简易账或复式账。
- 为啥还要记? 记录收入、成本(哪怕核定征收不用于抵税)、费用、往来款,自己心里有本账,才知道真实赚赔,哪天税务局觉得你不符合核定了(比如规模做大了),要求你查账征收,你拿不出账本就傻眼了!罚款可能等着你。
- 建议: 哪怕是最简单的流水账,每天收了多少钱(分现金、微信、支付宝、银行卡),进了多少货,付了哪些大额房租水电,都记下来,手机记账APP很方便。
-
“收入开票超了也没事”?危险!
- 定期定额户通常有开票限额,比如给你核的月定额3万,你一个月自己开票+去税务局代开发票,总额飙到15万了,这明显不合理啊!
- 后果: 税务局系统会预警!管理员会找你,轻则要求你补税(按实际开票额或收入重新计算),重则直接取消你的核定资格,让你按查账征收补税+罚款!而且可能追溯。
- 对策: 密切关注自己的开票情况(包括税务代开的),别轻易突破核定的经营额或开票限额,生意确实做大了,主动去申请调整核定额或转为查账征收。
-
“核定征收肯定比查账划算”?不一定!
- 核定的核心是“简化+推定”,不一定是“优惠”! 税务局核定的利润率(应税所得率)通常是“就高不就低”的行业参考值,以保证税收。
- 哪种更省税?
- 如果你生意毛利非常高(比如某些暴利小行业或成本极低),核定征收(特别是定率)按行业平均利润率算,可能比你真实利润低,反而交税少。
- 如果你生意毛利非常低(竞争激烈、成本占比高),或者有大量合法合规的成本费用发票,那么查账征收,让你用真实成本抵扣收入,算出来的税可能比核定征收低得多!
- 建议: 别盲目追求核定!算笔账:估算下自己真实年利润,按查账征收税率算算税;再按税务局可能核定的行业利润率算算税,哪个低?特别是成本票多的老板(比如大量进货有发票、高额房租有发票),查账可能更优。
-
“核定后就高枕无忧,不会被查”?太天真!
- 核定征收只是征税方法,不等于免税,更不等于免检!税务局依然有权进行税务检查。
- 查什么?
- 真实性: 你实际经营地址、规模、人员和申请核定时符不符?是不是挂名虚开?
- 收入完整性: 有没有隐瞒不开票收入?银行流水、微信支付宝收款和申报的对得上吗?特别是核定定率的,收入总额是税基!
- 开票合规性: 有没有虚开发票?买的发票冲账?这是高压线!
- 是否符合核定条件: 规模是不是做大了,早就该转为查账了?
- 后果: 查出问题,补税+滞纳金+罚款是标配,涉及偷税、虚开,后果更严重。
灵魂拷问:核定征收 VS 查账征收,我该选哪个?
没有绝对答案!得看你碗里的“饭”:
-
闭眼选核定征收:
- 刚起步,规模小,真没精力搞复杂账。
- 成本发票难取得,或者取得成本太高(比如菜市场小摊贩进货没发票)。
- 经营模式简单,收入相对容易统计(比如只做堂食的小面馆)。
- 经测算,核定征收下算出的税负,确实低于自己真实利润按查账征收算的税(多见于高毛利行业)。
-
认真考虑查账征收:
- 规模做大了,请了员工,有固定经营场所。
- 成本费用占比高,且能取得大量合法、合规的发票(这是关键!搞装修的,材料发票、工人工资(需合规处理)、设备租金票齐全;开培训班的,场地租金高、讲师课酬有依据)。
- 预计真实利润率远低于税务局核定的行业应税所得率。
- 希望把经营账目理清楚,为未来发展(比如升级为企业)打基础。
- 所在地区或行业核定利润率特别高,觉得不划算。
重要提醒: 查账征收对财务规范性要求高,如果选择查账,务必建立清晰的账务,保存好所有收支凭证(发票、合同、银行回单等),并最好能掌握基本财税知识或咨询专业会计。
用好核定征收,做个明白的老板
核定征收,是税务局给个体户的一条“绿色通道”,核心是简化征纳、提高效率,用好它能让你:
- 省心: 免去复杂成本核算的烦恼,计算纳税简单明了。
- 可预期: 税款相对固定或易于计算,便于资金安排(定期定额尤其明显)。
但务必牢记:
- 合规是底线: 如实申报收入,别碰虚开发票,保存必要凭证(即使核定)。
- 记账好习惯: 再简单的生意,流水账也是管理的基础和自我保护。
- 关注“临界点”: 生意做大了,开票超了,主动沟通调整,别等税务局找上门。
- 算好经济账: 定期评估核定征收是否还适合你,税负是否最优,必要时(特别是成本票多时),勇敢选择查账征收可能更省钱。
- 政策常变化: 各地核定标准、流程可能调整,多留意税务局通知或公告。
“王老板,听你这么一说,我算是整明白了!”老李一拍大腿,“原来我这包子铺,成本大头就是肉和面粉,票还挺全,赶明儿我找专管员聊聊,看能不能改成查账的,说不定还能少交点!”
看着老李恍然大悟的样子,我点点头,税收政策不是冰冷的条文,摸清门道,选对方法,就能让咱小老板们把力气都花在经营上,该交的税一分不少,不该交的钱,也得明明白白省下来。
生意嘛,细水长流,心里有本明白账,脚下才走得稳当。

专业税筹师定制税务筹划方案!
复制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