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税务局为什么主动给你算利润?小老板必看!
老王在小区门口开了个包子铺,起早贪黑,热气腾腾的包子卖了不少,年底税务局通知他去聊聊企业所得税的事儿,老王心里直打鼓:“我这点小生意,账记得马马虎虎,成本多少、利润多少,自己都算不太清,税务局怎么收税啊?”工作人员看了看他那本记得歪歪扭扭的账本,笑了笑说:“老王啊,你这情况,我们给你‘核定征收’吧,按你这营业额,直接定个比例算利润交税,省心!”老王一听,懵了:“啥?税务局还能帮我‘算’利润?这核定征收到底是个啥路数?”
企业所得税两大“收税路子”:查账 vs 核定
税务局向企业收企业所得税,主要有两种“打法”:
-
查账征收:凭真本事算账交税
- 核心: 企业自己得有真功夫!你得建立一套规范的财务账册、凭证体系,把每一分钱的收入、每一笔合理的成本费用,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记录下来,就像给自己做生意拍了个高清纪录片。
- 怎么算税? 年度结束,企业财务人员拿出这本“高清纪录片”,运用会计准则和税法规定,仔细核算出全年的应纳税所得额(简单理解,就是税务局认可的“利润”),用这个利润乘以法定的企业所得税税率(目前基本税率是25%,小微企业有优惠),算出该交多少税,再向税务局申报缴纳。
- 适合谁? 这是主流方式,适合财务制度比较健全、能准确核算收入和成本费用的公司,比如你请了专业会计,用的是正规财务软件,发票管理井井有条,那基本就走这条路。
-
核定征收:税务局帮你“估个大概”
- 核心: 税务局一看,哎呀,你这账本太“抽象派”了(或者干脆没像样的账本),收入成本搅成一锅粥,根本没法按“高清纪录片”来算真实利润,那行,税务局就根据掌握的一些线索,动用“合理推定”的大招,给你核定一个应纳税所得额或者直接核定一个税率。
- 为什么“估”? 这可不是税务局偷懒或者“拍脑袋”,而是有法可依(《税收征管法》第三十五条),专门对付那些账务混乱、难以查账征税的情况,核心原因就是难以准确核算!
- 怎么“估”? 税务局不是瞎估,会参考同行业、同规模企业的平均利润水平(行业利润率)、你的生产规模、耗用的原材料、能源、人工、甚至地段租金等能观察到的关键因素,方法主要有:
- 核定应税所得率: 这是最常用的,税务局结合行业特点,给你核定一个利润率(应税所得率),假设核定老王包子铺的应税所得率是10%,老王一年申报的营业收入是50万,那么他的“核定利润”50万 * 10% = 5万,再用5万乘以适用税率(假设是小微企业优惠税率),比如20%,那应交企业所得税就是1万元。
- 核定应纳税额: 这个更直接,税务局可能直接告诉你:“老王,根据你这铺面大小、位置、主要卖什么,一年就交5000块企业所得税吧。”这就直接定了税额,常见于非常小的个体户或者特定区域管理。
- 适合谁? 这就是为“老王们”量身定制的!主要适用以下情形:
- 账本?不存在的!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可以不设置账簿的(比如规模很小的个体户)。
- 账本?形同虚设! 按规定应当设置但没设置的;或者虽然设置了,但记得一团乱麻,收入、成本、费用凭证残缺不全,像天书一样根本没法查。
- 成本?算不清! 虽然设置了账本,但成本资料、收入凭证、费用凭证严重缺失不全,难以查账,比如老王,面粉、肉馅、水电煤发票丢了不少,自己都搞不清真实成本。
- 申报?拖延症晚期! 发生了纳税义务,但未按规定期限办理纳税申报,经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申报,逾期仍不申报的。
- 计税依据?明显偏低还没理由! 申报的计税依据(收入、利润等)明显偏低,又无正当理由的,比如你开在市中心黄金地段的网红奶茶店,月月只申报几千块收入,这明显不合常理嘛!

税务局“动手”核定的关键细节
-
谁说了算? 核定征收不是企业自己一拍脑袋就能选的!它是由主管税务机关根据调查核实的情况,依法做出的行政决定,企业如果符合核定条件,通常需要向税务机关提出申请(或在税务检查中被发现符合条件),税务机关审核确认后,会下达《税务事项通知书》,明确核定方式(定率还是定额)、核定的利润率或税额、执行期限等。
-
行业利润率“潜规则”? 那个神秘的“应税所得率”不是全国统一价!国家税务总局会发布一个分行业的应税所得率幅度标准,
- 制造业:5%-15%
- 批发和零售贸易业:4%-15%
- 交通运输业:7%-15%
- 建筑业:8%-20%
- 饮食业:8%-25%
- 娱乐业:15%-30%
- 其他行业:10%-30%
- 具体到你头上是多少? 这就要看当地税务机关在总局的幅度范围内,结合本地同行业、同规模企业的实际经营水平和你的具体情况(地段、规模、历史数据等)来最终确定,比如一线城市核心商圈的奶茶店,核定的利润率可能就接近上限;而三四线城市社区里的小便利店,可能就按下限来。老王包子铺被核10%,可能就是当地税务参考了同地段几家类似早餐店的经营数据。
-
“核定”了就可以高枕无忧?大错特错!
- 核定≠免税! 这是最大的误区!核定征收只是征税方式的简化,该交的税一分不能少,核定出来的利润乘以税率,该交多少还得交多少,千万别以为核定就是“优惠”或者“包税”。
- 核定≠不用记账! 即使核定征收了,基本的记账义务仍然存在!《税收征管法》要求所有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包括个体户)都必须按规定设置、保管账簿凭证,核定征收只是“结果”上采用了估算方式,不等于你可以彻底放弃记账,税务局随时可能来检查你的基础经营情况,如果你连基本的进货单、销售记录都没有,可能会被认定为“未按规定设置账簿”,面临处罚,甚至被重新调整核定方式或补税。
- 核定≠一核定终身! 核定征收是有有效期的!通常税务机关会在通知书里写明执行期限(比如一年),到期后,税务机关会重新评估你的情况,如果你经营规范了,账记得清清楚楚,完全有能力准确核算了,税务机关必须要给你转回查账征收!这是纳税人的权利,反之,如果你依然“稀里糊涂”,那可能继续核定。
- 核定后收入暴增怎么办? 如果你实际经营远超核定时的规模(比如老王包子铺开了连锁,年收入几百万了),或者税务机关发现你申报的收入明显偏低(比如老王实际年收入80万,但核定是按他之前申报的50万做的),税务局有权重新核定!这意味着你可能要按更高的利润额或税额补税,经营规模变化大时,要主动和税务局沟通。
- 核定也可能被稽查! 别以为核定征收税务局就不管你了,税务稽查是全覆盖的,稽查时,虽然重点不是看你精确核算的利润(因为本来就难以核算才核定的),但会查你的真实收入是否如实申报了!核定是按收入额*应税所得率来算税的,如果老王实际卖了80万的包子,但只向税务局申报了50万收入,那他就构成了偷税!税务局会让他按80万收入重新计算补税,并加收滞纳金和罚款,严重的可能涉及刑事责任。核定征收的核心前提是:你申报的收入必须是真实的!
核定征收:小老板的双刃剑
- 省心省力是最大优势: 对于像老王这样的小微企业主、个体户,聘请专业会计成本高,自己又不懂财务,核定征收确实大大降低了遵从成本,不用为复杂的成本分摊、费用抵扣、汇算清缴发愁,按核定数交税,简单明了。
- 潜在税负可能“被平均”:
- 如果你是“优等生”: 假设你经营有方,成本控制得特别好,实际利润率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比如老王包子铺用料讲究但成本控制极好,实际利润率有20%),如果核定利润率只有10%,那对你来说就“占便宜”了,税负比实际应缴的低。
- 如果你是“困难户”: 反过来,如果你经营遇到困难,或者行业不景气(比如老王隔壁新开了三家早餐店竞争激烈,他实际利润率只有5%),但核定利润率是10%,那你的税负就高于实际应承担的,感觉“被坑了”。
- 发展壮大的“紧箍咒”:
- 难以享受税收优惠: 很多针对小微企业的所得税优惠政策(如应纳税所得额300万以下的部分按5%优惠税率),通常只适用于查账征收企业,核定征收企业往往被排除在外,享受不到这些真金白银的优惠。
- 融资、招投标可能遇阻: 银行、风投机构、招标单位,更看重规范、透明的财务报表,核定征收下的“核定利润”无法真实、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可能影响你贷款、吸引投资或参与项目投标。
- 转回查账的“阵痛”: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必须转回查账征收时,建立规范的财务体系需要投入(请会计、买软件、建制度),初期成本会上升,查账征收下,你需要更精准地核算利润,税负可能比核定时期更高或更低,存在不确定性。
老王们的智慧选择:用不用核定?何时该告别核定?
-
什么情况安心用核定?
- 初创期、规模极小: 刚起步,收入微薄,请不起会计,自己完全不懂财务,账根本做不起来,先通过核定把税的事儿解决了,集中精力搞业务活下去。
- 成本确实“剪不断理还乱”: 像老王这样做早餐的,每天采购的肉菜零散、供应商不固定、很多现金交易,水电煤气分摊难,客流量大但单笔金额小,准确核算成本极其困难且成本效益低。
- 业务模式简单,收入相对透明: 比如社区小超市(收入主要看POS机流水)、小型理发店(客单价相对固定)、提供单一简单服务的小工作室等,这类业务税务局也容易通过观察(店铺规模、地段、人流量)或第三方数据(如平台流水)掌握收入情况。
-
什么情况要主动“求转”查账?
- 业务规模做大了: 收入稳定增长,比如年收入超过几百万(这个标准各地各行业有差异,可咨询专管员),这时,核定征收带来的那点“省心”可能抵不过无法享受优惠税率带来的损失。
- 需要融资或对外合作: 想找银行贷款扩大经营,或者吸引投资人入股,或者参与政府、大企业的项目投标,规范的财务报表是硬通货,核定征收会成为障碍。
- 能建立起规范账务: 有能力(自己学或者请人)建立规范的账套,能取得合规发票,能清晰核算成本和收入,这时转查账,不仅能更真实反映经营成果,更能合法合规地用足税收优惠政策和成本费用抵扣政策,长远看可能更节税。
- 实际利润长期远低于核定利润率: 如果你确信自己行业的平均利润被高估,或者自身经营效率较低,实际利润持续显著低于核定利润率,导致税负过重,那主动申请查账征收并提供初步的、能说明问题的账务资料,可能争取到更公平的税负。(但务必注意:申请查账意味着你要先能拿出相对规范的账!)
核定征收不是“避风港”,真实申报是底线!
再次敲黑板!无论查账还是核定,如实申报你的收入是绝对的红线!核定征收下,税务局默认你申报的收入是真实的,并据此核定利润征税,如果你隐瞒收入、虚开发票(买票冲成本)、搞两套账,这就是赤裸裸的偷税行为。
想想看,核定征收下,税负是基于收入计算的,你隐瞒收入,就等于直接偷逃了按隐瞒收入部分核定的企业所得税!风险极高!一旦被金税系统预警、被举报或被稽查发现,后果非常严重:补税+滞纳金(每天万分之五,利滚利很可怕!)+罚款(0.5倍到5倍)+影响纳税信用(寸步难行),甚至可能触犯刑法。
核定征收,是税法给“账本困难户”老王们开的一扇方便之门,是征管智慧的一种体现,核心在于解决“无法查账”的难题,但它绝非税收“优惠包”,更不是偷逃税的“避风港”,用好它,能给小老板们减负;误解它、滥用它,则会埋下大雷。
作为小企业主,你需要清醒认识:
- 核定是为了解决“算不清”的无奈之举,不是目标。
- 真实申报收入,是核定征收下不可触碰的生命线。
- 当翅膀硬了,业务大了,主动拥抱“查账征收”,规范财务,才是长远发展、合规经营、充分享受政策红利的正道。
- 无论哪种方式,依法诚信纳税,才是企业真正的“护身符”。
老王明白了核定征收的逻辑,回去后,一边按核定的10%交着税,一边开始有意识地收集整理每天的进货小票,记录流水,盘算着等明年收入再涨涨,就请个兼职会计,把账做起来,争取转回查账征收,堂堂正正地享受国家给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这,才是小老板的财税进阶之路。

专业税筹师定制税务筹划方案!
复制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