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定征收税率按多少开合适?手把手教你算清这笔账!
老王在城东开了家小吃店,忙活了大半年,税务局通知要按核定征收方式缴税,他盯着通知书发愁:“这税率到底按多少算合适?要是定高了,我白忙活;定低了,又怕被查账……”相信不少刚开始经营小店、工作室或个体户的朋友都有过类似困惑,今天咱们就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把核定征收税率那点事儿说清楚。
先弄明白:啥是核定征收?
核定征收就像税务局和你“商量”着定税,当你账簿不全、收入成本算不清,或者规模太小不值得请会计做账时,税务局会根据行业特点、经营规模、地段等因素,帮你估算一个合理的利润水平,再按这个利润计算税款。
举个例子:街角张阿姨的便利店,每天卖多少零食、进多少货,她自个儿心里有数,但真要一笔笔记账报税就头大了,这时候税务局可能会说:“您这店按每月预估利润5000元算吧,税率10%,每月交500元税就行。”这就是典型的核定征收。
税率到底按多少定?行业差异很大!
核定征收的税率可不是“一刀切”,主要分两种情况:
情况1:按行业核定利润率
税务局会发布不同行业的应税所得率标准(即利润率范围)。
- 早摊档、小吃店:利润率通常在8%-15%之间
- 便利店、小超市:10%-15%
- 装修队、小型工程:12%-18%
- 咨询服务、设计工作室:15%-25%
- 餐饮外卖店:8%-20%(视堂食或外卖为主)

情况2:按定期定额征收
更适合微型个体户,
- 菜市场摆摊的李奶奶,每月直接定死交200元
- 校门口修自行车的大爷,每月交150元
注意!这些比例只是参考范围,具体到你家门口的店铺,要根据实际经营情况浮动,比如同样卖麻辣烫,学校门口的店可能利润率核定到20%(学生客流量大),而写字楼附近的可能只有12%(白领更看重性价比,利润薄)。
怎么判断自家税率合不合理?
教你三个自查方法:
- 比同行:多问问隔壁老王、斜对面老李的核定税率,如果大家都是12%,就你被定了20%,可能有问题。
- 算成本:粗略记一个月账,用(收入-成本)÷收入,算出实际毛利率,如果税务局核定的利润率比你实际的高出一大截,可以去申请调整。
- 看政策:疫情期间很多地方下调了餐饮、旅游业的核定利润率,比如原本15%临时降到10%,多关注本地税务局通知,能省冤枉钱。
真实案例:核定税率差1%,一年少交4000块!
社区水果店老板小陈,最初被核定15%的利润率,每月交税约1200元,后来他发现:水果损耗大(隔夜就得打折),实际利润率根本不到10%,他带着进货单、打折记录去找税务专员,重新核定为9%,每月只交720元,一年省下5760元!
关键点:保留好进货发票、打折记录、租金凭证,这些都是谈判的底气。
警惕这些坑!核定征收≠想报多少就报多少
- 收入明显偏低会被重点关照
假设你在上海繁华地段开咖啡馆,却按每月5000元收入报税,税务局系统一比对该地段平均营收,很可能上门核查。 - 连续亏损行不通
核定征收的本意是简化征税,不是给你逃税用的,如果连续多年报亏损,税务局会要求转为查账征收,让你提供完整账本。 - switching切换征收方式要谨慎
有的老板觉得查账征收更省税就想切换,但一旦切换,未来3年内不能再改回核定征收,最好先找财税顾问算清哪种更划算。
小结:记住这3条黄金法则
- 税率要匹配行业和地段——别当“冤大头”,也别耍小聪明
- 留凭证才能有商量——进货单、租金合同、水电费清单都收好
- 政策红利不吃亏——小微企业每月10万以下免征增值税,核定征收也能享受
最后提醒大家,税法政策经常调整,比如2025年多数地区下调了生活服务业的核定利润率,每年初最好去税务局官网或办事厅问一嘴:“今年我这行税率变没变?”说不定能省下一部手机钱呢!
做生意不易,每分钱都得精打细算,希望这篇干货能帮你摸清核定征收的门道,踏踏实实赚钱,明明白白交税~

专业税筹师定制税务筹划方案!
复制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