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户看过来!所得税核定征收全解析,从算法到申报一贴通
老张在小区门口开了家小卖部,生意挺红火,这天税务局小王来店里,老张心里直打鼓:“小王同志,我这小本买卖,账记得乱七八糟,月底算账头都大了,税该咋交啊?”
小王笑着说:“张叔,您这情况,很可能适用‘核定征收’!简单说,税务局会根据您店的规模、地段、行业特点,直接‘估’一个合理的利润水平或者税额,您按这个数交税就行,不用天天扒拉算盘、愁记账了!”
老张眼睛一亮:“还有这好事?快给我细说说!”
个体户所得税:查账征收 vs 核定征收,选对方法少操心
个体户赚的钱,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经营所得”,这点和公司交“企业所得税”是两码事,怎么算这个税?主要有两大门派:
-
查账征收(实打实,凭账说话):
- 核心: 个体户得有规范、完整、真实的账本,清楚记录每一笔收入、成本、费用。
- 怎么算? 应纳税所得额 = 全年收入总额 - 成本 - 费用 - 损失 - 允许扣除的其他支出 - 税法规定的专项附加扣除(如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等)- 每年6万元的投资者减除费用。
- 交多少? 根据算出来的应纳税所得额,对照5%-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表,像爬楼梯一样,不同档次的利润对应不同税率。
- 适合谁? 规模较大、业务复杂、能请专业会计或者自己懂财务、核算规范的个体户,比如开了好几家连锁店的老板、承接大项目的工作室。
-
核定征收(税务局帮你“估”个税):
- 核心: 税务局在个体户账目不健全、难以准确核算真实利润的情况下,依法采用特定方法,合理估算你的应纳税额或者应税所得率。
- 出发点: 不是惩罚,而是为了在公平和效率之间找平衡,保障税收,也减轻部分个体户的核算负担。
- 适合谁? 像老张这样的小店、小摊、小作坊,或者刚起步、业务简单、请不起会计、自己记账能力有限的个体户,比如早点铺、小理发店、社区维修点、流动水果摊。
简单对比表:
特点 | 查账征收 | 核定征收 |
---|---|---|
核算要求 | 高!必须建立规范账簿,凭证齐全 | 相对宽松!账目不健全也能适用 |
计算基础 | 实际收入、实际成本费用 | 税务局核定的销售额/收入额、应税所得率或定额额 |
计算复杂度 | 复杂!需准确核算利润,适用累进税率 | 相对简单! 按核定方法直接计算 |
税务负担 | 基于真实利润,多赚多交,少赚少交 | 基于核定结果,可能与实际利润有差异 |
适合对象 | 规模大、业务复杂、核算能力强的个体户 | 规模小、业务简单、核算能力弱的个体户 |
核定征收的三大“招式”:总有一款适合你
核定征收可不是简单粗暴地“拍脑袋”定个数,税务局有严谨的方法,主要分三大类:
-
定期定额征收(最简单省心):
- 俗称: “双定”征收(定期、定额)。
- 怎么定? 税务局通过调查(比如蹲点观察、同行比对、地段评估),直接核定你一定时期(通常按月或按季)的销售额(或营业额)和需要缴纳的所得税额。
- 怎么算? 月/季应纳税额 = 税务局核定的月/季所得税额,简单到哭!
- 举个栗子: 税务局核定老王的水果摊,月销售额为8000元,月应纳所得税额150元,那么老王每个月,无论实际卖了7000还是9000(只要不差太多),都固定交150元个税。
- 优点: 极其省心! 不用记账算账,到期按固定数交钱。
- 注意: 如果实际销售额连续几个月超过或低于核定额太多(比如超过20%-30%,各地标准不一),需要向税务局报告,可能会重新核定。
-
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常见且灵活):
- 核心: 税务局不直接定税额,而是核定一个应税所得率(相当于一个利润率)。
- 怎么算? 分两步走:
- 第一步: 应纳税所得额 = 收入总额 × 核定的应税所得率
- 第二步: 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 适用税率 - 速算扣除数 (适用经营所得5%-35%的税率表)
- 关键点: 这里的“收入总额”是什么?
- 通常是你的开票收入(包括增值税发票)加上未开票但税务局认可的收入。
- 重要! 税务局核定的应税所得率,是针对你的收入总额来算的。 比如早点行业核定应税所得率7%,意味着税务局认为你每100元收入中,大约有7元是应税利润。
- 举个栗子: 小李开理发店,税务局核定应税所得率为10%,某季度小李总收入(开票+不开票)为50000元。
- 应纳税所得额 = 50000元 × 10% = 5000元
- 查税率表:5000元在第一级,税率5%,速算扣除数0。
- 应纳税额 = 5000元 × 5% - 0 = 250元。
- 优点: 比定额征收更能反映经营波动(收入多,税也多点;收入少,税也少点),计算也相对直接,是目前非常主流的方式。
- 行业差异大: 不同行业,核定应税所得率差别很大!
- 早点、水果零售:可能低至5%-7%
- 餐饮(小餐馆):可能在8%-12%左右
- 咨询、设计等服务类:可能高达15%-25%甚至更高
- (具体数值各地不同,务必咨询当地税局!)
-
核定应纳税所得额征收(相对少见):
- 核心: 税务局直接核定你全年的应纳税所得额。
- 怎么算? 全年应纳税额 = 核定的全年应纳税所得额 × 适用税率 - 速算扣除数
- 举个栗子: 税局核定老赵的修车铺全年应纳税所得额为30000元。
- 查税率表:30000元在第二级,税率10%,速算扣除数1500。
- 全年应纳税额 = 30000 × 10% - 1500 = 1500元。
- 然后分摊到每个季度预缴,年终汇总。
- 适用场景: 通常适用于那些收入成本都难以准确核定,但有其他明显参照物(如场地面积、设备数量、雇佣人数)能推算利润的情况。
啥时候能申请核定征收?流程是啥样?
不是你想核定就能核定,得满足税务局的条件:
- 硬性前提: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可以不设置账簿;或者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应当设置但未设置账簿的。
- 常见情形(满足一条或多条就可能核定):
- 账目确实混乱,成本、收入凭证残缺不全,查账贼困难。
- 该建账但拖延不建,或者建了账但形同虚设。
- 发生了纳税义务(该报税了),但逾期不申报,税务局责令你报你还是不报或者乱报。
- 申报的计税依据明显偏低,又提不出正当理由。
申请核定征收的“通关”流程:
- 初步判断: 新办个体户在税务登记时,或者老户在年度所得税申报前,自己先掂量下:账能记清楚吗?如果不行,就主动考虑核定。
- 提交申请: 向主管税务机关(通常是你的店/摊所在地的税务局或税务所)提交《个人所得税核定征收申请(报告)表》,里面要说明为啥你不能查账征收(比如规模太小、没能力记账等),以及你希望采用哪种核定方式(定额、定率、定应纳税所得额)。
- 税务局调查: 税务人员可不是你说啥就信啥,他们会来实地看看你的经营情况:店多大?地段咋样?主要卖啥?有几张桌子几把椅子?甚至可能悄悄观察几天客流量,同时参考同地段、同行业、同规模店铺的一般经营水平,这个过程叫做“典型调查”和“民主评议”(可能会参考行业协会或街道意见)。
- 核定与告知: 税务局根据调查结果,内部走流程,最终确定你的核定征收方式(定额?定率?)和具体核定额度(每月销售额多少?应税所得率多少?),结果会通过《核定(调整)定额通知书》或《税务事项通知书》正式书面通知你。拿到通知单,才算是板上钉钉!
- 按核定结果申报纳税: 以后就按税务局核定的方法和金额,按期(通常是按月或按季)通过电子税务局或者去大厅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比如核定定额的,每月固定金额申报;核定应税所得率的,按季度实际收入计算申报。
核定征收的“甜头”与“坑”:心里得有本明白账
甜头(优点):
- 省时省力省钱: 最大好处!不用天天记账、贴发票、愁做账,省下请会计的钱或自己耗的精力,特别适合文化不高、年纪大的小老板。
- 税负相对稳定: 定期定额的,税是固定的;定率的,只要收入波动不大,税也相对平稳,好做预算,不像查账征收,淡季亏钱不用交税,但旺季赚多了税可能一下蹦很高。
- 降低涉税风险: 只要按核定额申报,一般不会因为账做不好被处罚(偷税漏税除外),查账征收要是账乱搞,罚款滞纳金能让你肉疼。
坑(注意事项与风险):
- 不是“免税金牌”: 核定征收不等于免税!该交的税一分不能少,只是方法不同,别以为核定就占了大便宜。
- “开超了”要补税! 这是最大风险点!
- 如果你是定期定额户,连续几个月实际销售额远超核定销售额(比如超过20%-30%),必须主动向税务局报告! 税务局会要求你补缴税款,甚至可能调整定额或取消核定资格,让你以后查账征收。
- 如果你是核定应税所得率户,税务局核定的应税所得率是针对你的收入总额,如果客户要求你开发票(特别是增值税专用发票),你开了票,这部分开票收入必然要计入你的收入总额去计算所得税。不可能出现“开票收入单独按很低税率交税”这种好事! 比如核定率10%,开票10万,这10万就要按10%算出1万利润,再按税率交个税。
- 行业差异大,税负可能偏高或偏低:
- 有些薄利行业(比如小超市、水果摊),如果核定应税所得率偏高,可能导致税负比实际利润应缴的税还重。
- 有些暴利小生意(比如某些特色小吃、网红小摊),核定征收的税负可能远低于实际应缴税。
- (从国家角度看,核定征收追求的是整体公平和效率,很难做到每个个体户都绝对精准)
- 失去部分扣除权利: 核定征收下,通常不能再单独享受查账征收里那些复杂的成本费用扣除和专项附加扣除了(比如6万的投资者减除费用),核定额/率里已经把这些因素“打包”考虑进去了。
- 政策会变,额度会调: 核定不是一劳永逸,经济环境变化、房租暴涨、生意爆火或惨淡,税务局都可能重新调查、调整你的核定额或应税所得率,自己要关注通知。
- 被取消资格的风险: 如果生意越做越大,达到必须建账的标准(比如省级税务局规定的营业额标准),税务局会要求你改为查账征收,或者你被查实故意利用核定偷税,资格也会被取消。
给个体户朋友们的掏心窝子建议
- 主动了解政策: 别当“税盲”!开业时、每年初,抽空跑趟税务局或打电话问问,或者关注税务局官网、微信公众号,了解当地个体户核定征收的行业所得率大概是多少?有啥新要求?心里有底,遇事不慌。
- 掂量自身能力: 诚实地问问自己:我能把账记清楚、管好吗?请会计划不划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主动考虑申请核定征收,别硬撑搞查账,最后账目一塌糊涂被罚更亏。
- 诚实申报收入: 核定征收也要求如实申报收入!特别是核定应税所得率的,收入报少了,税就少交,这就是偷税!风险极大,客户要发票,该开就开,这部分收入必须算进去。
- 紧盯“开超”红线: 定期定额户,自己心里得有个数,每月大概做了多少生意,如果连续几个月生意明显好很多,远超核定额,务必主动去税务局报告,申请调整! 别等税务局查上门,补税+滞纳金+罚款,哭都来不及。
- 留好经营凭证: 就算核定了,进货单、房租水电费单据、大的开支凭证也尽量留着,万一税务局核查或者未来要转查账征收,这些都是证明你经营情况的依据,小票、收据、转账记录都算数。
- 和专管员保持沟通: 认识你的税务专管员不是坏事,经营地址变了、主要业务变了、生意规模有显著变化(无论好坏),主动跟专管员打声招呼,良好沟通能避免很多误会和麻烦。
- 规模大了要升级: 生意做大了是好事,但也意味着责任大了,达到建账标准了,就老老实实请会计或自己学记账,转为查账征收,这是规范经营的必经之路,也能更精准地反映你的真实利润和税负。
个体工商户所得税的核定征收,是国家给众多像老张一样的小微经营者、个体创业者开的一扇“便利之门”,它核心是解决“账算不清”这个现实痛点,用一种相对简化、可操作的方法来确定税额,目的是降低征纳成本,保障税收的公平和效率。
关键在于:理解规则、用好政策、防范风险。 它不是避税工具,更不是偷税挡箭牌,弄清楚自己适用哪种核定方式(定额?定率?),牢记收入申报要真实(尤其开发票的部分),警惕销售额连续“开超”的风险,保留必要的经营痕迹,与税务机关保持良好沟通。
税法是严肃的,但税务部门也在努力让合法经营变得更便捷,了解核定征收,就是个体户朋友们管好自己“钱袋子”、安心经营、行稳致远的必修课!
希望老张们的小店都能生意兴隆,税费明白,日子越过越红火!

专业税筹师定制税务筹划方案!
复制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