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户税负直降90%核定征收的避坑指南来了!

老王在小区门口开了家面馆,生意红火,每天忙得脚不沾地,月初,税务局的小李上门了:“王老板,你这流水一个月少说十几万,账本咋这么简单?成本就记了点面粉钱?”老王一脸愁容:“李同志,我起早贪黑的,哪懂做账啊!收钱的二维码是我儿子的,买菜钱都混在微信零钱里,真搞不清赚了多少!”小李笑了笑:“你这情况,查账征收确实难,要不,试试核定征收?”

个体户的“糊涂账”救星:核定征收是啥?

简单说,核定征收就是税务局看你实在搞不清自己赚了多少钱(或者懒得搞/搞了也不准),干脆拍个板:“得了,我看你这行当、这地段、这规模,一个月大概能赚这么多,就按这个数交税吧!” 这个“这么多”,就是税务局给你“核定”的应纳税额或者一个征收比例(叫应税所得率)。

为啥会有这招?

  1. 治“懒”也救“难”: 太多像老王这样的个体户了,开个小吃店、修个车、摆个摊,每天收的都是现金或者零散扫码,成本支出也琐碎(今天买个螺丝,明天进捆青菜),让他们像大公司一样建账、算利润?太难为人!核定征收就是给他们一条活路。
  2. 堵住偷税的口子: 有些人不是“不会”记账,是“不想”好好记账,故意把账搞乱来少交税,核定征收直接给你定个数,想浑水摸鱼?没门!
  3. 效率至上: 税务局人手也有限,面对海量个体户,一家家去查那些可能压根不存在的“规范账本”?太费劲!核定征收省时省力。

和“查账征收”比,差别在哪? 想象一下:

  • 查账征收: 像期末考试,你得拿出完整的账本(收入发票、成本发票、费用凭证),税务局像老师一样仔细批改(查账),算出你真实的“分数”(利润),然后按这个分数决定你交多少税(所得税),清清楚楚,但准备考试(做账)很累,考不好(利润高)税就重。
  • 核定征收: 像老师看你平时表现,直接给你个“平时分”(核定数),不用准备厚厚的考卷(复杂账本),老师(税务局)说多少就多少(当然有依据),你按时交就行,省心,但分数(税负)可能比你实际水平高点或低点,你没太多辩解余地。
个体户税负直降90%核定征收的避坑指南来了! 个体核定征收 第1张

谁适合抱紧核定征收这个“大腿”?

不是所有个体户都能用核定征收,税务局有规矩:

  1. 账?不存在的! 像老王一样,根本没能力(或没意愿)设置规范账簿,凭证也一塌糊涂,税务局想查都无从下手。
  2. 账本?有是有,但像天书! 建了账,但成本、费用算得乱七八糟,收入也漏记少记,税务局一看就知道这账不能反映真实情况。
  3. 该建账不建?耍赖没用! 按法律规定你应该建账(比如规模达到一定标准),但你死活不建,或者建了又擅自销毁、藏起来,对不起,税务局直接给你核定!
  4. 申报?忘了?错了?代价来了! 该申报纳税的时候,你不申报,或者申报的计税依据明显偏低,又给不出正当理由,税务局可没空跟你猜谜,直接核定走起。

常见适用对象:

  • 街边小吃店、奶茶店、小餐馆老板(老王这类)
  • 社区维修铺(家电、手机、自行车)
  • 小服装店、文具店、烟酒店
  • 提供简单服务的手艺人(理发师、家政)
  • 规模不大的工作室(设计、咨询,但业务简单、收入清晰度低的)
  • 刚起步、规模很小的网店店主(尤其订单零散的)

想“核定”?手把手教你咋申请

  1. 先“确诊”:看看自己够不够格,对照上面几条,想想自己的经营状况、账务能力,如果确实符合“账证不全、难以查账”的特征,就可以考虑了。
  2. 找“医生”:联系主管税务局,带上你的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副本、身份证,去你注册地或经营地的税务局找专管员或者去办税服务厅。
  3. “陈述病情”:提交申请,通常需要填写一份《核定征收申请表》(具体名称各地可能略有不同),重点来了!要诚恳地说明你为啥无法准确核算利润:
    • “我收钱都是现金/个人微信支付宝,太乱了,分不清哪些是收入。”
    • “我进货都是菜市场、五金店,没发票,成本多少我自己也糊涂。”
    • “我就一个人经营,实在没时间精力也没能力做那么细的账。”
    • “我的业务太零散,每一笔金额都很小,记录起来不现实。”
    • 关键点: 理由要具体、真实,让税务局相信查账征收对你确实行不通,别笼统地说“我不会”。
  4. “专家会诊”:等待税务局核查,税务局接到申请后,会派人来实地看看,看看你的经营场所大小、地段、设备、雇佣人数、大概的客流量、行业特点等,他们心里在估算:你这种规模,一个月大概能有多少营业额?利润大概多少?
  5. “开处方”:核定结果出炉,税务局根据调查情况,结合当地同行业、同规模纳税人的平均水平,运用他们的“神秘算法”(主要是参考行业利润率、地段系数、面积系数等),最终决定:
    • 定期定额: 直接告诉你一个月(或一个季度)固定交多少税(比如老王的面馆,核定为每月交800元个人所得税),最简单粗暴,最常见于小摊小店。
    • 核定应税所得率: 给你一个利润率比例,核定你面馆的应税所得率是10%,如果你当月申报收入是10万元,那么税务局就认为你的利润是 10万 * 10% = 1万元,然后按这1万元去套个体工商户的税率表计算所得税(税率一般是5%-35%超额累进),这种方式比定期定额稍灵活点,收入多了税也多,收入少了税也少。
    • 核定应纳所得税额: 这个相对少见,直接核定你应该交的所得税额是多少。
  6. “遵医嘱”:按核定结果交税,拿到核定通知书后,就老老实实按照核定的金额或者方法按期申报纳税,通常电子税务局就能操作。

税咋算?老王的面馆来示范

假设老王的“老王头牛肉面”成功申请了核定征收,税务局给他核定的应税所得率是 10%

某个月情况:

  • 老王自己感觉:扫码+现金收入大概 12万元
  • 成本支出:买牛肉、面粉、调料、水电煤气、房租、临时帮工工资等,老王觉得花了大概 9万,但在核定征收下,这些成本支出税务局不看!只看收入!

计算步骤:

  1. 确定应纳税所得额(税务局认为的利润):
    • 应纳税所得额 = 收入总额 × 应税所得率 = 120,000元 × 10% = 12,000元
    • (老王自己觉得利润是12万 - 9万 = 3万,但核定不看这个)
  2. 查找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个体户经营所得税是超额累进税率。
    •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00元的部分,税率5%,速算扣除数0。
    • 老王这个月应纳税所得额12,000元,属于第一档。
  3. 计算当月应纳个人所得税:
    • 应纳个人所得税 = 应纳税所得额 × 税率 - 速算扣除数 = 12,000元 × 5% - 0 = 600元

结果: 老王这个月按核定征收,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600元,如果他按查账征收,假设他能准确核算出利润3万元,那么他需要交的税是 30,000 × 5% = 1,500元,核定征收下,他反而少交了900元!这就是核定征收对某些利润较高但账证不全的个体户的“魅力”所在——可能税负更低!(如果老王实际利润只有5000元,核定按12000元算,他就亏了)。

抱住“大腿”的甜头与背后的风险

甜头(为啥受欢迎):

  1. 超级省心! 最大优势!不用头疼做账,不用收集整理成堆的发票,只要按时按税务局核定的数申报交钱就行,省下的时间精力可以专心搞生意。
  2. 税负可能“惊喜”! 像老王的例子,当税务局核定的利润率(10%)远低于你实际的利润率(25%=3万/12万)时,你的税负会显著降低!尤其对于成本难以取得发票(比如大量现金交易、向散户采购)导致账面利润虚高的行业(餐饮、部分零售、劳务服务等),这简直是“节税神器”。
  3. 避免“秋后算账”的焦虑: 查账征收下,账做得不好,可能某天税务局来查,让你补税+罚款+滞纳金,核定征收只要按核定数交了,通常就没事了(前提是如实申报收入!)。
  4. 现金流相对稳定: 定期定额的话,每个月交的钱是固定的,方便安排资金,核定应税所得率虽然随收入变化,但计算也相对简单。

风险(抱大腿也得看清路):

  1. “拍板”可能拍疼你: 税务局核定的数,未必符合你真实情况。
    • 核高了: 你实际赚得少,但核定的税多,你吃亏,比如一个小理发店,淡季根本没生意,但核定的定额每月500元还得照交。
    • 核低了: 你实际赚得盆满钵满,但税交得少,虽然眼下占便宜,但一旦被税务局发现你实际经营远超核定规模(比如老王面馆实际月入30万了),轻则让你补税,重则认定你偷税!风险极大!
  2. 收入申报是“红线”! 核定征收下,成本费用税务局不管,但收入必须如实申报! 这是最容易踩的巨坑!
    • 场景: 老王核定应税所得率10%,某月实际收入15万,他为了少交税,只申报了10万收入,税务局认为他利润 = 10万 * 10% = 1万,交税500元。
    • 后果: 这属于典型的“偷税”!税务局查到(比如查扫码记录、银行流水、盘库存),不仅要补缴少交的税款(按真实收入15万算,应纳税所得额应是15万*10%=1.5万,应缴税750元,需补250元),还要加收每天万分之五的滞纳金,并处少缴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核定征收不是偷税挡箭牌!
  3. 虚开发票?死路一条! 核定征收不看成本票,有些人就动歪脑筋:“反正成本票没用,我低价卖给别人或者帮别人虚开点发票赚点外快?” 这是严重刑事犯罪!金税系统盯得死死的,一旦发现,后果不堪设想。
  4. 政策变动风险: 核定征收政策在收紧,很多地方对某些行业(比如文娱、直播、投资类)或者规模达到一定标准的个体户,已经不允许核定,强制要求查账征收,你今年能核定,明年政策一变,可能就不行了,得赶紧学做账。
  5. 发展受限: 长期核定征收,你的经营缺乏规范的财务记录,如果想贷款、吸引投资、参加招投标,规范的财务报表是硬性要求,核定征收会成为你发展壮大的绊脚石。

这些“坑”千万别踩!

  1. “收入开溜”是作死: 再次强调,隐瞒收入是核定征收下最危险的行为,所有进钱渠道(个人微信、支付宝、银行卡、现金)都要算清楚,如实申报。
  2. “买票冲账”是自焚: 核定征收不需要成本票来抵税!别为了所谓的“平账”去买发票,风险极高,纯属画蛇添足、自找麻烦。
  3. “死守定额”会翻船: 生意做大了,收入远超当初核定规模,要及时主动向税务局报告申请调整定额或应税所得率!否则等着你的就是补税+罚款。
  4. “核定=免税”?想得美! 核定征收只是征收方式不同,该交的税(增值税及附加、个人所得税等)一样不少!别被忽悠了。
  5. “永久有效”?不可能! 核定通常有期限(比如一年),到期前税务局会重新评估你是否还符合条件,是否需要调整核定标准,要留意通知。

核定征收,到底香不香?关键看“人”

  • 对老王(真实账务混乱的小微个体户)可能真香: 省心省力,实际税负可能比查账低。
  • 对业务规范、利润透明、成本票齐全的个体户可能不香: 查账征收更能准确反映低利润,税负可能更低。
  • 对想隐瞒收入、动歪脑筋的人: 是颗定时炸弹,迟早引爆。
  • 对有发展抱负的个体户: 是暂时的便利,长期看需转型规范。

个体户核定征收,是税务局给“糊涂账”开的一剂“方便药”,它省心省力,可能降低税负,但也隐藏着“核定不准”和“偷税重罚”的双刃剑。

用好它的核心是:

  1. 诚实申报收入! 这是不可逾越的底线。
  2. 清楚理解规则。 明白税务局怎么核定的,自己承担什么风险。
  3. 量力而行。 生意做大了,该规范就规范,主动调整征收方式。
  4. 远离发票违法。 核定征收下,买票卖票是火中取栗。

如果你是老王那样的“账糊涂”,且能保证收入透明,核定征收确实能帮你卸下包袱,但千万别把它当作偷税的工具,否则这剂“方便药”,终将变成难以下咽的“苦果”,合法经营,依法纳税,才是生意长久兴旺的正道,当你的小面馆有一天发展成了连锁餐饮公司,你一定会感谢当年那个即使“核定”也坚持诚实记账的自己。

个体户税负直降90%核定征收的避坑指南来了! 个体核定征收 第2张
微信号:15137101602
专业税筹师定制税务筹划方案!
复制微信号
智小账专业税筹团队,专注税收筹划!